日前,《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年第一期上)刊发了我校信息管理学院苏新宁教授《新时代图书馆使命与未来图书馆学教育之思考》的学术论文。文章提出,未来图书馆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可移动、智慧服务的新形态,图书馆的职能将会扩展到服务于国家战略。
图书馆历经了古代的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包括专业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不同的形态的发展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图书馆在人类需求、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下,其职能和使命都在顺应其而进行改变和拓展。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I)和国际图联( IFLA)联合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 指出了图书馆应当承担的12条任务,并归纳为图书馆叁大使命:教育使命、文化使命和信息使命。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社会需求的牵引是图书馆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未来的图书馆将在资源建设、发展形态、服务能力、馆员定位等方面发生重要变革。
未来的图书馆,需要肩负起新的使命,并在创新科技、履职国家战略、传承文化、普及科普和引领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这样的使命,对图书馆职业提出了新要求。满足新的职业要求需要以前瞻性思维重新规划图书馆学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人才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因此,该文从未来的图书馆、图书馆的使命和图书馆学教育叁个方面对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思考。
文章指出,未来图书馆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可移动、提供智慧服务的新形态,资源全面融合、无缝链接;图书馆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进行文献服务,将会扩展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具体而言,资源建设的范围将得到显着拓展,传统文献资源、各专题网络资源和用户体验资源等将统一于数字资源的整合框架中,并予以语义关联和揭示,从而解决用户实际问题;在图书馆形态上,将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数字化、形式的虚拟化和使用的可移动性,传统的文献服务也将会上升到智慧服务;未来图书馆的能力将突破仅为全民大众的文献和信息服务的局限,向为国家战略服务拓展;图书馆员将定位于成为学科发展的百事通,并兼具学科知识和业务技能。
文章还指出,未来图书馆书馆的五大重要使命有:辅助科技创新,即能够充当科学研究的帮手,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服务和科技发展趋势分析服务,保证科技创新具有针对性,并准确把握科技前沿;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即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帮助民众选择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摒弃糟粕,促进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中实现自我价值;传承历史文化,即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文化记忆的遗失,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在进行古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展现信息组织的专业技能;推动文化阅读和科学普及,即积极开展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图书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社会地位,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把科普阅读和文化阅读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组织科普讲座,激发大众对科学的热情;引领学科发展,即重视学科馆员的培养,学科馆员必须具有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科建设与发展。
最后,该文提到未来图书馆学教育必须注重守正和拓展两个方面。守正是指引入新兴科学理论方法对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创立新时代的图书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并传授学生;拓展是指针对国家战略需求,拓展图书馆功能,保证图书馆能够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在教学上给予理念、技术、方法的传授。因此,未来图书馆学教育必须让学生掌握新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注重对他们进行图书馆资源建构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馆员使命感和能力的培育,提高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在图书馆实习当作必修课程。
总之,图书馆、图书馆职业、图书馆学教育必须与时代同行,需将这叁者的发展定位于面向公众、面向专业、面向决策、面向助力国家战略。这是历史赋予图书馆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