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动态

    我校杨德才教授《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入选《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

    发布时间:2010-01-12 点击次数: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统展示、总结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出版了《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这套书系由从全国数百家出版社申报的成千上万本候选著作并经严格评审后而入选的52本著作组成,我校经济学系杨德才教授的《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有幸入选。

        《新论》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共95万字,分上下两册。本书全面阐述了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系统地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若干重大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20章,除第1章和第20章系总体分析与总结之外,其余18章每章围绕一个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书中将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分为改革开放前阶段与改革开放后阶段,在详细阐述不同阶段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一些重大问题。

        具体而言,第2章至第7章是分析改革前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史,第8章至第19章是分析改革后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史。全书虽然涉及的重大经济问题较多,但重点则是围绕四个中心问题来展开的:

        一是制度(经济体制)变迁问题。既分析了传统体制内的制度调整及其变迁,也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持续的制度变迁过程。

        二是工业化问题。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首先分析了改革前阶段工业化的起伏曲折,接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进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是“三农”问题。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一方面中国农业发展的成本最为高昂,另一方面中国农业发展的制度变迁也是最为强烈,但“三农”问题却是共和国60年中始终面对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四是市场发展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非公经济的发展问题。对于非公经济,新中国经历了改造――禁止――不鼓励――鼓励的漫长制度演变,什么时候非公经济发展了、市场活跃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
    本书写作中主要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并注重吸收学术界的已有研究成果。与一般的经济史着作相比,本书有这样四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注重理论分析。书中不拘泥于统计资料或重要资料的描述,而是在充分占有资料并详细研究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避免经济史枯燥乏味的史实叙述,试图融入更多的“经济学味”,以增强分析的力度及可信度。

        第二,注重定量分析。经济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定量分析,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当然也不能例外。基于共和国经济发展统计资料的易得,书中对许多重大经济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定量分析不仅深度地纵向比较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情况,而且还选择性地横向比较了中外经济发展的情况。

        第三,阐述自己观点。虽然共和国经济史属于当代史、属于正在发生的历史,许多问题并非能如“尘埃落定”的历史易于把握或评价,但本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学术探讨无禁区”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而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观点鲜明,褒贬由己,而不人云亦云。

        第四,创新写作体例。一般的经济史著作,惯常都采用编年体方式进行写作,严格按照时间的推移而叙述着每个年代发生的重要事件。而本书则从宏观上将共和国60年经济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然后就各个阶段内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分别进行专题研究,以增强读者对各个问题演变路径的深度了解。而就每个问题研究而言,则依然按照时间演变的路径而有选择地进行了轻重缓急的分析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