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动态

    911制品厂麻花唐朝生教授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发布时间:2020-08-28 点击次数: 作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科学技术处

    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白春礼,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高鸿钧,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王笃金以及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科学家代表等出席发布会。2020年度共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6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朝生教授的研究成果"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荣获本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这是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自设立以来地球科学领域第叁位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

    唐朝生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现担任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其主要从事极端气候工程地质和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4)、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2012年度"Richard-Wolters Prize"亚洲唯一提名、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担任国际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编委。

    获奖成果介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发,诱发一系列环境工程地问题或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给当前工程地质研究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大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关系国计民生。唐朝生过去围绕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水分蒸发-收缩-龟裂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阐明了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内部热/水/力/变形/结构等多场参数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工程性质响应特征,构建了大气-土体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创建了土体龟裂研究方法体系,研发了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的纤维加筋、高分子材料固化和微生物成矿等土质改性抗旱新技术,开发了工程土体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及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成果弥补了工程地质领域在极端干旱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不足,对提升工程地质界应对极端干旱气候事件的决策能力,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成果已在多个重要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涉及干旱气候-土体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农业、土壤、环境、生态等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3年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基金会,是独立的基金会法人,接受中国科学院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定位于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其后2010年,基金会又设立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两个奖项均突出强调做出"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鼓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评审,分别设置6个奖项,包括: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奖励科技成果,每个奖项每次评选1项获奖成果,奖励奖金100万元人民币,同时获得金质奖章。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个人,每个奖项每次评选1名获奖人,奖励奖金为20万元人民币。截至目前,陈嘉庚科学奖共评出35项获奖成果(40位获奖科学家),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共评出26位青年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