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动态

    地科院唐朝生领衔发表抗疫论文:后疫情时代环境地学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0-05-06 点击次数: 作者:地科院 来源:科学技术处

          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发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环境地球科学长期致力于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去解决和环境有关的地质/岩土工程问题,其使命就是保护好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让人们远离污染和灾害,拥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和干净的土壤,让人们过上健康而美好的生活。然而,这次疫情的爆发,肆虐的病毒正在从完全相反的方向挑战我们的努力和初心。直面这种挑战,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将这种挑战转变为学科发展的机遇,我们如何能够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更好地去践行我们职责,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唐朝生教授牵头联合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等国内外26位学者,通力合作,日夜奋战,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完成了环境地学抗击新冠疫情的主题论文"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Post COVID-19 World"(约17000字),并在一个星期内被环境地学的对口期刊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快速录用,于429日在线发表(图1期间唐朝生教授同国内外同行往来邮件600余封,建立各种文档版本100多个,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大范围国际合作尝试。

    1 论文在线发表截图(

    该论文基于环境地学的学科特色和专长,深入分析了学科在此次疫情中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所能发挥的贡献和作用。作者认为,新冠疫情对环境地学发展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学科应该直面挑战,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尽最大可能地为抗击疫情贡献群体的智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社会。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殊性及其环境效应的不确定性,环境地球科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重点研究:病原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地质体相互作用、病原体在地质体中的迁移规律及预测模型、病原体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隔离与修复技术、病原体污染土快速消杀新材料新工艺、医疗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安全处置、流行病地质环境效应的不确定性及其量化、地质/岩土工程基础设施的紧急建造技术/设备及应对措施、流行病地质环境效应的风险管控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该论文还特别强调了本学科与医药、公共卫生、微生物、流行病、法律等其他相关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和深度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学术群体如何基于科学来服务政治决策过程,并同政策部门协同工作。作者建议,环境地学应该基于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制定战略性的抗疫对策和顶层设计,做到未雨绸缪。这要求本学科的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更加团结、包容和富有远见。

    2 病毒在水环境系统中的迁移路径及感染风险(modified from Wigginton et al. (2015)

         该论文是新冠疫情特殊时期的产物,聚集了国际上众多学者的贡献,论文内容涵括面非常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可能得到不同的认识和观点,相信能引发人们基于学科和疫情更多的思考,为抗击疫情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

    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过程得到了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主编Devendra Narain Singh教授的大力支持,他高度肯定了论文的内容,赞赏了唐朝生教授的牵头组织工作,认为该论文的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本学科大规模国际合作的范例,并争取到了出版社open access免费出版机会

    地科院唐朝生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