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研究”中期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市江苏大厦会议厅召开。江苏省社科规划办汪桥红副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产业保护司毛金生巡视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李妍处长、科技部火炬中心李享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孙志燕研究员、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毛昊教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郭京京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鹏飞研究员、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曾世宏副院长、江苏省经济与信息化研究院陈英武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911制品厂麻花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江淮教授主持。
汪桥红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本课题在申报过程中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选题、定题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希望课题组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差距,本着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推动理论创新的同时,将学术创新纳入政策体系,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郑江淮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本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做了详细介绍。报告主要从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现状、关键动能技术现状与趋势、关键动能技术空间变迁、新旧动能创新指数、高校在关键动能技术中的创新贡献五个方面展开。
首先,郑教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包括目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背景、经济发展背景和技术背景。同时,通过对中国各地以及与主要发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对比引出了我国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第二部分:具体到技术层面,通过对国外出台相关政策的罗列和解读,借鉴国外对关键动能技术的甄别和选取,同时结合我国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确定了与本报告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六项关键动能技术。随后,郑教授基于专利数据,通过数组统计绘图,对六大关键动能技术总体特征、分项特征进行了着重地描述了。将不同时期关键动能技术的地理变迁刻画在中国版图上,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前我国六大关键动能技术的时空变迁特征。同时,郑教授还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省份(山东、浙江、广州)为例,具体探讨了不同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所采取的不同路径。第叁部分:借鉴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的“比较优势理论”(简称RCA),将专利数据运用到这一分析框架中并构建了“技术比较优势”指标,用以衡量一个地区某项关键动能专利占该地区全部专利的权重与所有地区该项动能技术占所有地区新生的全部专利的权重之比。其次,该部分还汇报了关键动能技术之间的邻近度、关键动能技术与传统动能技术之间的邻近度,用以刻画技术之间发展所需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通过对不同技术之间邻近度的考察,可以辨别出技术之间的转型升级难度大小。最后,报告还汇报了关键动能技术的技术密度,主要描述了一项技术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所有技术的平均接近度,用以反映某项技术周边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禀赋的大小。第四部分:考虑到专利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报告中创造性地利用专利数据设计了新旧动能转换专利指数(Transform Patent Index,TPI),这一指数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也是首次提出,主要用以反映我国各省新旧动能转换情况并用作后续的省际比较,这一指数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和平衡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第五部分:主要对高校获得的关键动能专利增长和分布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高校在中国关键动能技术创新中地位呈现出逐步增强、技术基础性程度提高、从北向南扩散、与关键动能产业前沿地区结合呈现“北疏南密”格局。并据此提出了应对关键动能技术产业化发展与竞争,亟待对高校的关键动能技术创新基础性和扩散性实施双增强战略。
对于郑江淮教授的报告,现场的各位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诸多中肯而切实的建议。
毛金生巡视员主要从专利数据的来源和统计口径对报告中专利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些建议,指出在使用专利数据时需要落实到专利申请的具体环节,以微电子技术为例,其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过程就包括了具体的制造环节专利(如芯片制造专利)、配套环节专利(如电子封装专利)等,希望在未来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能将专利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同时他还指出,考虑到现在很多技术之间没有明确的隔阂,技术之间也可能遵循着一定的通用技术和共性技术,在识别六项关键技术时需要将技术融合考虑进去。
李妍处长针对学术界对于新动能和旧动能尚未有具体划分,指出不能一杠子认为传统动能都是旧动能,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以旧动能拉动为主,切不可否定旧动能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积极培育新动能的同时,还要继续发挥旧动能的余热,使得资源恰到好处地利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李妍还指出,直觉上,专利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环节应该有一个滞后期,在后文实证部分对滞后期的判断需要做一个具体的考察。
孙志燕研究员指出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只是技术增长的一个方面,描述技术的增长还需要进行多维度的刻画,如何从专利数据中抽象出最能反应技术增长的综合性指标是接下来报告需要补充的部分。同时,她还指出,对于报告中出现的一些学术专业名词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对于一些复杂化的公式推导需要做好学术语言与报告语言之间的平衡。
毛昊教授指出由于我国专利申请的相关法律法规仍需要健全,考虑到有些低质量的专利被赋予了非市场化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创新动能,所以对于使用专利申请量数据还是专业授权量数据有待于进行更为精细的处理。
郭京京研究员指出,除了从技术层面之外,还可以从区域层面、产业层面、技术层面、要素层面等多视觉对新旧动能进行更充分地刻画。同时适当地补充国外新旧动能转化路径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的对比,从国外的发展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除此之外,考虑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六项关键动能技术进行更多的扩充。
张杰教授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问题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旧动能中蕴含着新动能的诞生,而新动能中往往又夹杂着旧动能的影子,如何从技术层面对新旧动能进行精准的划分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并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现阶段在避免对新动能误判的同时,也要避免对旧动能的挫伤。一方面不能保守,一方面不能激进,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李鹏飞研究员指出报告中的研究方法是基于成熟的“比较优势理论”,而该理论起初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考察两个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问题,本文基于专利数据构建的“技术比较优势”是考察省与省之间的,这种研究对象的转变是否也适用本报告的指标构建。
对于专家、学者的建议与意见,911制品厂麻花课题组认真听取并现场记录,随后与各位专家学者展开了积极地讨论交流,尤其是对一些存在异议的问题,郑教授与各位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逐步达成了共识,让后续的研究思路变得逐渐清晰。通过政、学、研之间的合作交流间接地加深了对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的理性认识,对报告的下一步拓展和后续研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