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由我校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群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汪桥红副主任,911制品厂麻花社科处处长王月清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左东岭教授,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911制品厂麻花赵宪章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夏维中教授出席了会议。论证会由专家组组长左东岭教授主持。
论证会开幕式上,王月清处长首先向莅临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课题组长期以来的学术积累给予高度肯定,希望课题组进一步聚焦研究目标、优化研究路径,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他强调,该课题是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项目,应通过课题开展强化交叉学科研究,尤其是儒释道思想研究的优长,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产出,力争以更高的学术标准与要求,做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汪桥红副主任介绍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相关工作的新规定,强调项目研究要注意“出成果”、“带队伍”与“重推介”叁者的统一。他表示,成果产出应坚持意识形态导向、学术导向与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学术创新,有效结合学术期刊、规划办网站等多种平台,构建911制品厂麻花在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话语体系与领先地位。
项目首席专家周群教授就课题项目的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思路与计划、研究框架等方面内容向与会专家作了具体汇报。指出,中国文学思想史中最具审美意蕴的一些范畴、命题往往是与佛学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对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文学思想史中重要范畴形成发展的学理基础。立足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汉籍佛教文献与文人撰述的对读,以思想史为切入点,是描述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流变史的基本思路。项目旨在探寻汉传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史中的源流融合机制,从对中国文学思想史理论增益的视角考察汉传佛教文学思想的贡献。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学思想提供的新的思想元素、审美视角。期以突破现有格局,实现相应层面的创新。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精准的研究思路,认为该课题规划设计合理,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有扎实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充分的学术基础,能够保证该课题高质量完成。针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朱万曙教授指出,课题视野宏阔,界定清晰。提出,在目前以思想演进构架全篇与突出问题导向的同时,适当强化历史线索的梳理,适度调整原计划,规避通论与分卷可能存在的内容重迭,为保证体例一致性,将明清卷居士卷和僧侣卷合并,适时纳入相关文学作品阐释以拓展佛教思想的表现形态;结合多年课题实践经验,他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对课题组在成员配置、成果产出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王月清教授认为,把握文学理论专业视角与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的关系,协调创新性、系统性等研究诉求与学术思想史实有之情的关系,是客观优化研究框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唐宋变文宝卷与文学思想问题的分析,对各卷内容的精细化与时代特性等问题提出了意见。赵宪章教授提出,在开题过程中,项目核心问题被进一步凝练而显豁,探究中国文学思想之佛教来源的基本立场,是项目开展过程中化繁为简、解钮诸种纷杂现象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将原来通论计划尝试以总序方式进行处理。汉传佛教思想问题由于涉及不同语言体系的转换,因而佛经的翻译所呈现出的复杂文学现象还是应该得到关注和讨论。尤其要注意佛教中“僧讲”、“俗讲”导致的中国文学形态根本性的变化。
左东岭教授总结了与会专家的意见,指出课题实施应注意把握好佛教思想与文学理论、代表性居士文学思想、佛典翻译与文学思想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的操作技术。在研究方法层面,左教授通过对文学思想史研究中叁种基本方法的分析,对课题组提出了中肯意见,建议适当结合涉佛的着名文学作品和作家进行考察。建议将通论的内容改成全书的序论。并同与会专家一起,对课题组表达了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的期许。
最后,首席专家周群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表示专家组的建议对课题实施极具启发性与指导意义,课题组将认真吸取各位专家意见,精心组织安排,全力以赴,争取获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