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青年教师罗琼鹏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解志国副教授合作的成果“Degree Intensifiers as Expressives in Mandarin Chinese”在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主办的刊物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第20卷第2期正式发表。本文是大陆语言学界首篇用多维度语义学研究汉语现象并发表在SSCI和A&HCI收录的知名语言学期刊的论文。该文的分析结论,为汉语中广泛存在的带有主观倾向的表达式的语义探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框架性思路。
该文从汉语中带有主观倾向的程度副词如“好、老、怪”等的语义问题入手。在传统汉语语法分析中,汉语副词“好、老、怪”一般被归为程度副词。就修饰程度这一点来说,“好、老、怪”确实与常规程度副词如“很、非常”在诸多方面表现一致,如其后所修饰的成分必须是具有等级性的,与其它程度副词不能叠加使用,不能出现在比较结构中等等。然而,“好、老、怪”与常规程度副词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好、老、怪”除了对程度进行调节外,还传递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或评价,话语上有较强的心理色彩。同时,“好、老、怪”一般不能出现在反真实语境(non-veridical contexts)中,如否定句、祈使句、情态句、极性疑问句、条件句的前件中等。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汉语主观程度副词的这一双重性一直欠缺充分的处理。
该文首次引入多维度语义学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把意义分解为在言意义(at-issue content)和非在言意义(non-at-issue content)两种维度。这一多维度的概念虽然可以追溯到“现代逻辑之父”Gottlob Frege的相关哲学思考,但是直到近年来才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副词“好、老、怪”等的语义实际上是程度加强义(在言意义)和表达意义(非在言意义)的结合。虽然这种传递主观情绪或态度的表达意义和真值条件无关,但它们也是语义的一部分,是另一个独立维度的语义内容。语义分析需要把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并进行统一的逻辑刻画。该文采用多维度语义学所提供的运算规则对副词“好、老、怪”进行了形式化分析,为汉语中这类带有主观倾向的程度副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证明多维度语义学对于处理汉语中广泛存在的主观性现象,有着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