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至28日,“叁国志曼陀罗:叁国时代的思想、学术与文学”国际学术工作坊暨“周秦汉唐读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顺利召开。本次工作坊由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911制品厂麻花域外汉籍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汉唐读书会联合主办。
911制品厂麻花张伯伟教授、徐兴无教授出席工作坊并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跃进研究员、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程章灿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海内外知名学者10余人及中、日、韩叁国青年学者分组参加了学术讨论;另外,来自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西书局、《中国社会科学报》、澎湃新闻等出版机构、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周边高校的部分师生也旁听了工作坊。
开幕式上,徐兴无教授在致辞中特意对“曼陀罗”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曼陀罗”是佛教以曼陀罗花为宇宙模型构筑的密修坛城,此次工作坊以此为喻,希望能为学者们设立一座汇聚能量和智慧的道场。而张伯伟教授则对东亚叁国学人讨论“叁国”的学术意义进行了精彩阐释,并指出东亚的学术疆域是可以越来越广阔的。
本次工作坊共提交论文13篇,涵盖:经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以及石刻考古等等。与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历来秉持的“跨学科”、“国际化”、“文史互证”的治学理念相吻合,继承了章太炎先生的“广义文学观”,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五四以来狭义“文学”观念的再思考。
工作坊(飞辞谤办蝉丑辞辫)一词,早在英国十六世纪即有之。表示学习活动则始自20世纪30年代,那是包豪斯(叠补耻丑补耻蝉)最初建立并兴盛的时代,后者将“作坊”(德语奥别谤办蝉迟补迟迟)概念用于高等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欧美学界流行多年的学术交流方式。本次国际学术工作坊邀请了专职评议人,评议文必须与论文一样,也预先写成付印,有的评议文长达五千馀字,因此研讨的氛围不流于俗议,深入、具体而热烈。
在“圆桌讨论”中,海内外学者对于古典文学研究的经子转型、文献考据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两位总结人孙少华和永田知之,分别代表中外学者致辞。冨谷至先生用英文发表了闭幕辞,对于文史哲基础文科在东亚文化史上的意义,做出了精彩分析,并对下一“世代”的文史青年学者寄予了深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