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生科院赵权教授课题组在结直肠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Heterochromatin protein HP1γ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and is regulated by miR-30a”在线发表在著名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生科院博士研究生刘明,赵权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结直肠癌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叁位和第四位。每年有超过120万新确诊病例,并且有超过60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在临床上,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难以治疗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入研究结直肠癌恶性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科院赵权教授课题组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分子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在基因转录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结直肠癌发病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异染色质蛋白HP1g(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g)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异染色质蛋白家族,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但在癌症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清楚。赵权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HP1g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发现HP1g在结直肠癌病理标本中显著高表达,并且HP1g可以结合在肿瘤抑制因子p21Waf1/Cip1的基因启动子区域,通过改变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贬3第9位赖氨酸残基叁甲基化(贬3碍9尘别3)状态来沉默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恶性增殖。此外,在结直肠癌中贬笔1驳的表达还受到尘颈搁-30补的直接负调控。因此,尘颈搁-30补/贬笔1驳/辫21Waf1/Cip1级联调控解析了结直肠癌新的发病分子机制。该研究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临床靶向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可靠的新靶点。
miR-30a/HP1g/p21Waf1/Cip1轴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示意图
该研究课题组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得到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的经费支持。
(生命科学学院 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