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由我校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周勋初教授主编、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学科众多教师参加编撰的《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十一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一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叁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则,诗人二千八百七十叁人。此书较为完备地收罗了唐人诗作,一编在手,即可遍览唐代诗人诗作,因此成为世人阅读和研究唐诗最主要的文献。
但是,由于《全唐诗》为官修书,参与编纂的只是一些翰林院官员,并非专门学者,加之成书仓促,修成之后又急于进呈给皇帝御览,并没有多方访求文献以作补充,因此,其中存在着许多漏误之处。早在此书编成之际,着名学者朱彝尊曾经开出一份《全唐诗未备书目》,罗列了《全唐诗》编纂时未能使用的一百四十多种典籍。清高宗乾隆年间,日本学者市河世宁利用彼邦文献如《千载佳句》、《文镜秘府论》、《游仙窟》等书辑录《全唐诗》中失收之诗,成《全唐诗逸》叁卷,这是一部最早的唐诗辑佚之作。此书传入中国之后,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全唐诗》中未收的唐人佚诗,产生了诸如《补全唐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全唐诗续拾》等一些列着作,辑得唐人佚诗数千首。
清末民国以来,受现代学术的影响,一些学者如刘师培、岑仲勉、闻一多、李嘉言等开始对《全唐诗》进行专门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有重编《全唐诗》的计划,只是因为时代限制,这些计划没有得到实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清编《全唐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清理,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诗作误收、漏收,作品、作家重出,小传、小注舛误,编次不当,刊刻或底本方面的错误等。因此,编纂一部新的代表新时期研究水平的唐诗总集就成为当时学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工作。
九十年代初,唐诗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新编《全唐五代诗》的计划,组成了以周勋初、傅璇琮、郁贤皓、吴企明、佟培基等先生为主编的编委会,并于1990年争取到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随后,由苏州大学吴企明先生筹组唐诗研究室,以此为基地,负责具体的编纂事务,基本完成了初盛唐部分的稿件和全部卡片的普查工作。1997年秋,编纂基地转至河南大学,在佟培基先生的领导下,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投入初盛唐部分稿件的统稿工作。此后,这项工作停顿了一段时间。2011年,主编会讨论决定由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接受完成全书的出版事宜。由于主编会各位主编年事已高,文学院成立了由莫砺锋教授、程章灿教授、徐兴无教授叁位组成的工作委员会,专门为主编会服务,并且由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两个学科的十叁位教师投入初盛唐部分稿件的重新撰写和审稿工作,补充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送交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唐五代诗》全面吸收了学术界对于唐代文学和历史研究的成果,并且对四部典籍、佛道二藏、方志稗乘、石刻碑帖、敦煌遗书和域外汉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献普查,制作了大量的卡片,为补遗、校勘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工作中约请在某一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担任整理工作,如《李白集》约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郁贤皓先生承担,《杜甫集》约请了山东大学张忠纲先生等承担,《王维集》、《岑参集》约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铁民先生承担,《李商隐集》约请了安徽师范大学刘学锴先生承担,这些学者的工作代表了当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具体编纂上,此书已经不是在清编《全唐诗》基础上纠谬补阙性质的修订,而是基于唐诗文献研究基础之上的重新编纂:诗人传记,根据可靠的史传材料,多方考证;所录诗人作品,有别集传世者,尽量选择最好的版本作为底本,无别集传世者,则根据原始文献重新辑录;诗歌文本,广泛征引各种文献进行校订;重出诗篇,经过考证之后加按语予以说明;疑伪诗篇,辨明之后列入存目。全书体例科学严谨,符合现代学术规范,全面超越了清编《全唐诗》,能够代表当今唐诗研究的最高水平。
目前,中晚唐、五代部分编纂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将于2018年完成,全书规模将近叁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