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无神论史论丛》(第一辑)出版。《中国无神论史论丛》(第一辑)由王友三、徐小跃主编,共包括六本著作,分别为王友三著《中国无神论史论集》,徐长安、刘光育著《儒学与中国无神论》,王月清、梁徐宁著《无神论与中国佛学》,陈林著《中国无神论与政治》,苏南著《王友三与中国无神论研究》,丁郁著《中西无神论比较研究》。著作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中国无神论史的对象和任务,无神论与有神论斗争的中心、发展阶段和起伏消长的变化规律, 以及无神论反神学斗争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等,从各个方面审视、发掘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表征。
《中国无神论史论丛》(第一辑)指出,中国无神论思想源远流长,无神论思想文化遗产丰富。对中国无神论的研究,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果。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无神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团体——中国无神论学会,召开多次全国性的无神论学术会议。研究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无神论专着与论文集等多达一二十种,发表论文400余篇。《中国无神论史》被列为国家“六五”社科重点项目,参加撰写的学者达30余位,历经数年,最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无神论史》。那时,我们都将无神论的研究作为一个事业来做,并在研究中付出了我们的辛劳,也做出了我们各自的贡献。遥想当年中国无神论研究的盛况,不竟感慨系之。不知曾几何时,中国无神论的研究在中国大地上迅速降温,从而使得一度非常兴盛的中国无神论史学科严重地被边缘化。甚而有些学者对无神论研究投以轻蔑的眼光。时下出现了许多“热”,例如,“宗教热”、“国学热”、“佛教热”等,唯独不见“无神论”热。对于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当应做一番深刻地反思。
包括王友叁、徐小跃等在内的着者均认为,上述反思是包括多方面的。其中应有历史的反思,也应有现实的反思。就历史来说,应该承认,在过去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层面,还是学术研究层面,对于无神论以及中国无神论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尊重着我们先前既已积累的丰富成果,坚守着既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原则和论断,发挥着几十年来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来重新对中国无神论做一番深入地再认识和再思考,这是时代对于一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提出的要求。“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和现实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好几代有着共同学术追求的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中国无神论研究的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撰写出系列的有关中国无神论研究的专着。所以我们有珍惜着这一殊胜的因缘,在此套书籍出版前言中,我们将展开对中国无神论的再认识。”
《中国无神论史论丛》(第一辑)指出,只有确证和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表征,才能使中国无神论彰显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就其思想实质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诸多精神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无神”是符合人性地对待且是幸福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欲共同昭示的精神。无神论最终指向的乃是――“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