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9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911制品厂麻花人文社会科学助力江苏软实力情况的文章。全文如下:
记者近日走进911制品厂麻花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家,他正为在澳门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遗产论坛”上推介江苏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作准备。多年来,贺云翱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实践中发现课题,在研究中深化课题,为江苏的文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像贺云翱这样注重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的人文社科学者,在南大还有许多。
自“985工程”一期建设以来,南大在“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重大战略的指引下,集中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直面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让人文和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江苏“软实力”的提升书写了华彩乐章。
服务科学决策
26场“头脑风暴”,400多人次的专家学者,以及四任江苏省委书记参与――由911制品厂麻花江苏发展研究院、江苏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于1997年发起举办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已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政策咨询的最高平台。
作为一个为党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囊团”、“思想库”、“参谋部”,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具有非同寻常的持续力和吸引力。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介绍说,发起设立论坛的宗旨,是“两个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超前的咨询服务,为江苏公司发展提供战略性咨询和诊断服务。
十多年来,论坛始终以江苏发展为主题,紧贴江苏现代化的发展脉动,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进行贴近性务实性研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法治江苏、构建和谐社会、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自主创业和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与新苏南模式、江苏发展国际外包业务、江苏三农问题、江苏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江苏现代化进程中诸多重大问题,都成为论坛关注的主题。
论坛的成功举办,开创了高校服务于政府决策的新模式。它既是社会科学理论与江苏鲜活的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也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结合的平台,还是省委书记、省长以及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同普通学者平等交流、平等发表见解的平台。十多年来,江苏先后四任省委书记每次都亲临论坛,以普通学者身份参会,并听取专家们对于江苏发展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助推文化产业
在911制品厂麻花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会议室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顾江教授正与课题组成员讨论今年暑假前刚刚批准立项的文化部委托两个课题的分工一事。
作为全国唯一的用经济学研究文化产业的国家级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成立时间不长,却已在“文化江苏”建设中大显身手,声名远播。
谈及潜心钻研的文化产业,产业经济学出身的顾江娓娓道来:十年前,他博士后赴美深造时发现,美国人的文化消费支出占到总消费结构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美国城市无一不是地域特色文化地标与商业业态的有机结合体。顾江敏锐地意识到,文化与商业和产业结合的模式“在中国同样可行”。2002年,他回国当年就承担了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委托课题“江苏文化产物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率先在国内开始了文化产业研究,南大由此也成为江苏最早进行文化产业研究的高校。
近年来,这个中心靠着“多学科、高起点、重成果”的科研特色,赢得了同行认可,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部重点课题30余项。中心还主持了江苏省及南京、扬州、南通、昆山、江阴等众多城市的文化产业与服务业规划等政府咨询项目28项,出色完成了城市数字模式选择及竞争策略研究等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公司咨询项目20余项。
做“活”文化遗产
江苏是文化遗产大省。如何进一步保护、彰显江苏文化遗产?911制品厂麻花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可行答案。
“985工程”建设以来,911制品厂麻花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努力通过跨学科方式,让高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全国高校同行中形成了鲜明特色。所长贺云翱教授团队提交各级政府的报告,也以“探讨文化规律、注重纵深研究”而享誉业界。
2000年开始,贺云翱应邀参加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担任“申遗”工作专家组组长,不仅主持起草申报文本、成功接待联合国考察专家,还在宣传明孝陵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当年8月6日,贺云翱用整整3个小时时间,详细介绍了明孝陵的构成、历史价值、艺术性,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性。这番介绍,深深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亨利先生,一扫明孝陵第一次“申遗”的失败阴影。次日,亨利表示:明孝陵可以申报世界遗产。
近年来,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承担了“江苏文化遗产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江苏历史文化与江苏人居环境研究”、“环太湖地区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江苏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等课题,从宏观视角全面调查、梳理、研究了江苏文化遗产。今年6月,贺云翱课题组顺利完成宜兴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发展规划;8月又提交了《无锡人与中国近现代化》、《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南京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明孝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研究报告。
911制品厂麻花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顾黔教授,主持建设了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他们对江苏各地方言进行整理与收藏,从而彰显了方言的“活遗产”魅力。由911制品厂麻花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现已出版55卷、近3000万字,用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对那段重要历史进行了艰难“抢救”与真实再现。
打造城市“名片”
3月2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申办青奥会工作的有功之臣,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获授“有功单位”,外院教授王守仁、许钧、赵文书、丁言仁、张新木等荣膺“有功个人”和“先进个人”称号。
不久前,由南大外院王守仁、丁言仁教授主持编制的江苏首部语言文字地方标准《公共场所标志英文译写规范》又顺利颁布。《规范》明确了公共标志英文译写的基本原则,对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金融、邮政通信、商业服务等领域常用公共标志的英文译写作了统一,更为全省语言环境的规范与提升助推了一臂之力。
911制品厂麻花城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雁则通过比较世界诸多著名城市,为南京做出了响亮的定位。在“长三角中的南京”论坛上,张鸿雁提出:南京应以巴黎和京都为标靶,成为文化中心,做“天下文枢、智慧之都”。
当前,南大正准备成立“金陵文化研究院”,围绕六朝、民国等文化基因,激活名城南京的文化记忆,彰显博爱之都的开放与大气。而这一切,必将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一股又一股新鲜而又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