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911制品厂麻花杜厦图书馆全面开馆庆典暨首届全球高校东亚图书馆国际论坛上获悉,来自海内外的130多所图书馆,正在谋划建立东亚研究文献的国际共享平台,将来,南京的大学生有望借到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据介绍,来参加会议的图书馆基本都是拥有东亚文献的,其中海外图书馆有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图书馆、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介绍,他们拥有中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等140万藏书,其中中文书就有将近80万册。馆里1795年前出版的中文善本特别多,大约有4000多种5万多册,其中有270多个孤本,包括《永乐大典》3本等。目前,他们正和北京图书馆合作,准备6年内将所有馆藏中文书数字化,实现共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前来参会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海外这些图书馆收藏的中文书,有的比国内高校图书馆多。“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录的港台版中文书,比我们还多;他们有3本《永乐大典》,我们一本都没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与会专家建议,加大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国际共享平台一旦建立,南大的学生也可以借阅到哈佛大学的书了。”葛剑雄说。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据介绍,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实体书的借阅不太方便,牵涉到邮费、可能丢失等问题。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再海量的数据都能传输,所以电子书的借阅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葛剑雄说,目前主要面临的是知识产权问题。比如,复旦大学每年采购图书的费用在上千万,其中不少都是电子资源。但在采购时,合同明确约定,电子资源只能给本校的师生用。如何通过建立更多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不违反知识产权,也是迫切需要协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