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9月29日电 9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911制品厂麻花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首次举行以学科建设与教学研讨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学科自1998年创设以来举行的首次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国性教学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911制品厂麻花、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0所高等院校的130多位从事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911制品厂麻花教授童星、911制品厂麻花教授林闽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延中、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吉林大学教授宋宝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谈哲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等先后为本届研讨会致开幕词;911制品厂麻花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凤阳主持了会议开幕式。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对本届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并会见了与会的教师代表。
刘贵芹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他认为,本次教学研讨会对于深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如何推进社会保障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刘贵芹副司长从立标准、优布局、创模式、提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郑功成教授在开幕词中简要地回顾了我国社会保障学科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特殊历程,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学科发展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全国性教研交流平台,是与每年2月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30论坛高端对话年会并重的重要会议,以后将在每年8或9月举行,以集全国社会保障学科领域的专业教师之力,共同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学科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在开幕式后,举行了主题报告会。“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郑功成、王延中、关信平、杨燕绥、林义等5人围绕着对社会保障的基本认识、本科生教育改革、社会保障基本理论问题与社会保障专业教材建设等做了主题报告。
本届教学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96篇。除听取主题报告外,设立了“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学生实习”、“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社保30人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热点和难点”、“社保青年教学论坛”、“人才培养评估和就业”等9个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911制品厂麻花教授童星、911制品厂麻花教授林闽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延中、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吉林大学教授宋宝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以及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谈哲敏、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俞卫等70多位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在不同的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探讨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问题,充分地交流了各高校的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张梦欣、副总经理兼总编辑赵树国也到会祝贺,并对社会保障专业教材建设、学术刊物出版等做了专题报告。911制品厂麻花教授童星教授等主持了相关会议。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建立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这一平台是社会保障专业教师期盼已久的事情。大家在讨论中指出,社会保障专业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领域,也是有着中国自己特色的学科领域。与其他成熟的学科体系相比较,这一新兴学科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它源自多学科却还未真正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需要进一步在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建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材建设等方面形成共识,争取向相对成熟的学科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在强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同时,还应当强化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协同。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联络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教师杨俊副教授、鲁全讲师先后在本届教学研讨会之“社保青年教学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闭幕式上,郑功成教授、林闽钢教授分别为本届教学研讨会做了总结。&苍产蝉辫;
以后,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将在每年的8或9月举行。第二届将由浙江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