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名校长在扬畅谈大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2-07-25 点击次数: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江苏网

            昨天,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论坛”的40多位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大陆的著名大学校长来扬参观访问。在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多位著名大学校长,请他们就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扬州在世界名城建设过程中如何招引人才等各抒己见。

      一流大学取决社会贡献

      ——访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

      近年来,中国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何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公众热议的问题。911制品厂麻花校长、扬州老乡陈骏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衡量一所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环境,它可以吸引世界上一流的教师来这里工作,全世界最好的学生也愿意来这里学习。”

      世界一流大学也在于它的社会贡献。在陈骏看来,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在于为各行各业培养大批拔尖人才,其科研成果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陈骏表示,对南大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把本科教育质量搞上去。“我们现在提出了新目标:创建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他认为,好的本科教育,需要有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全方位能力。

      对于家乡扬州,在陈骏看来,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扬州有很多独特的东西,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宜人,有这么好的一个‘巢’,引来‘凤凰’是完全有可能的。”陈骏说,有这么好的环境,世界各地的人才都会被吸引过来,而911制品厂麻花也会加大与扬州的合作和交流,为扬州输送需要的人才、技术,促进扬州经济社会发展。

      好老师教会学生规划未来

      ——访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

      在香港,张信刚有个“文化校长”的称号,原因在于他虽然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希望他的学生,不管是读什么专业的,都要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香港城市大学培养的是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是香港所需的一些专业、有用的人才。但如果只让学生会做会计,他将来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会走路的机器和会思考的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就是希望他既有些谋生的技能,又有思想、品位和情趣。”张信刚说。

      在他看来,称得上专业、有用人才的人毕业后四五十年都要有用。“世界瞬息万变,作为一个教育家,要教会学生如何发展他的一生。”

      近几年,港校在内地不断增加招生计划,对此,张信刚表示,香港高校有着与内地院校不同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模式,课程与国际接轨,教师大多具有国际背景,这对内地学生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是他们迈向国际化的很大一步。

      更为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学学术思想更为自由和开放。“老师们主导课程,校方对于不同老师的作风、学术思想是包容的。”张信刚说,就内地学生而言,香港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对他们造成冲击,肯定有不同的收获。“在香港上学的内地学生都十分优秀,这对香港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对教师授课也提出了新挑战。”

    好大学应担当“智力引擎”

      ——访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曾志朗

      “我来扬州叁次,每次来都觉得这是个很棒的城市,很有发展潜力。”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曾志朗说,“扬州有着如此良好的居住环境,如果再能提供更加优越的科研环境,这里将会成为人才的聚集地。”

      “大学就是要成为当地产业界强有力的后盾。”曾志朗认为,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既要着眼于自己的强势特色学科建设,更要与所在地的文化、产业相衔接相融合,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大学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让大学科技与人才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引擎。

      曾志朗说,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高科技人才的支撑,高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资源。“当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曾志朗说,“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他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也有与大学开展多方面合作的意向,希望利用高校人才和科技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大学,要进一步加大与地方产业、经济的融合,使自己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智力引擎”和“加速器”。

      最佳回报缘自科技投资

      ——访台湾中央大学校长李罗权

      李罗权这次是第二次到扬州。“五年前第一次来,此后就对扬州念念不忘。”李罗权说,这次再来,印象最深的还是瘦西湖。“无论走到哪里,都看不到高楼建筑阻碍视线、破坏风景,太难得了。扬州的做法应该向世界推广。”

      在李罗权看来,科学技术投资是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一个城市所有投资里最划得来的投资项目。“对科学技术的投资会带给你最大、最让人惊喜的回报。”李罗权建议,扬州在打造世界名城过程中,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突出创新能力建设,集聚高端人才,占领科技产业制高点。

      近年来,台湾岛内生源数持续下降,部分大学出现惨淡经营的情景,有的已经是“求生若渴”。今年台湾方面简化报名程序吸引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李罗权对此表示欢迎。他表示,台湾与大陆同根同种,语言和文化交流上无障碍,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应当更加自由;台湾不少知名高校的科技类学科无论在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实力强劲,而社会人文学科也享誉海内外。李罗权说:“相信随着台湾方面政策的不断放宽,并辅之以若干鼓励措施,必将有相当数量的大陆优秀学生选择赴台就读。大陆优秀学子赴台就读,也将有助于台湾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