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十年后,我们有缘再相聚南京南京、吴江的晨报小记者首次携手高校行

    发布时间:2012-07-22 点击次数: 作者:谢婷 来源:南京晨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月正午的南京,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却有一群小小的身影活跃在南大鼓楼校区、南师大随园校区里,他们就是来自南京和吴江两地的晨报小记者。

      南京的小记者太热情啦

      2012年初,随着600余位吴江小记者加盟南京晨报小记者团,南京晨报万名小记者的队伍再次扩充。本周六,南京吴江小记者首次携手走进南京高校,50名南京晨报小记者怀抱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小卡片,在南大鼓楼校区大门口,迎来了自己的新朋友——来自吴江的38名小记者。

      “南京的小记者太热情啦!一下子就收到了两份礼物,太开心了!”来自吴江的小记者严皆俊告诉记者。“我们也邀请他的新朋友来吴江玩,我们热情欢迎。”严皆俊的妈妈连声补充。小朋友的友谊开始得是如此迅速,吴江小记者走下大巴还没几分钟,已经和等候在南大的南京小记者熟络了。来自拉萨路小学的晨报小记者杨婧慧,特意准备了一个玩具公仔和一张精美的卡片送给自己的新朋友,来自吴江的小记者徐奕瑶,在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祝愿——“祝你天天快乐,永远幸福。希望十年后,我们能有缘再相聚在南大!”徐奕瑶的妈妈说:“能考上南京的高校,是很多吴江学子的心愿,这次高校行受益匪浅,女儿最喜欢南师大,她的心愿是当一名老师。”

      小记者参观南大南师大

      在南大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夏金凤和庄文的带领下,两地小记者参观了南大图书馆、小礼堂、钟亭、校史博物馆、北大楼、西大楼、东大楼,以及赛珍珠故居、何应钦公馆等建筑。在南大标志性建筑北大楼前,小记者顾不得炎热的天气,纷纷要求家长为自己和北大楼来个亲密合影。“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清脆的几声响,两地小记者在国内一流学府911制品厂麻花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今年,南京师范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7月到9月期间,南师大将“敞开大门办校庆”,体现南师大以“厚生”、“奉献”、“分享”为主题,奉献教育资源,与社会各界共享同乐的人文情怀。作为南师大最小的参观者之一,两地小记者在南师大志愿者协会王昊、陈小然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号楼、文学院、防空洞、图书馆、田家炳楼等。

      “防空洞是什么时候修筑的?为什么这么凉快?现在主要用来做什么?”“校园里的大树为什么打点滴?点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南师大,小记者们将志愿者王昊团团围住,抛出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好在都被这位博学的哥哥一一解答。来到南师大地科院前,王昊也向小记者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世界上望到最远的望远镜是什么?”“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一位小记者随即喊出答案。“晨报小记者活泼大方,视野开阔,这么热的天气里坚持到底,真是好样的!”王昊连连称赞。

      到晨报听“新闻课”

      高校参观结束后,来自吴江的小记者还受邀来到南京晨报,接受深受晨报小记者喜欢的王晟老师的一堂授课。名为“什么是新闻”的笔笔罢课件一打开,原本还耷拉着小脑袋、一个劲地叫累的吴江小记者,马上端坐会议桌前,聚精会神地开始聆听,“你们近期关心的新闻有哪些?”“你们眼中的新闻是什么?”“写新闻和写作文有什么区别?”面对王晟老师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小记者积极思考和互动,认真记录。“这样的题目还是第一次听,王老师讲了新闻和作文的区别,很新鲜。”“笔笔罢有文字有图画,生动有趣,这样的课我喜欢。”吴江小记者兴奋地告诉记者,“回到学校,还要把这次上课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

      “今天的高校行和授课让小朋友受益匪浅,这是我们此次来南京的最大收获。”吴江小记者严皆俊的家长感慨此行有收获。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南京晨报的小记者前往吴江采风,在寓教于乐中促进两地小记者友谊长存。

    小记者们在南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