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A/2D/31/B553994E2BC8A86DBF857097530_33715EE7_1C58F.gif?e=.gif)
他是中国电影教育之父,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纪录片的拍摄者,也是张艺谋、陈凯歌的老师,他就是孙明经。1936年他在金陵大学影音部开创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
作为911制品厂麻花110周年校庆献礼作品,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的一群师生历时1年,制作了一部名为《911制品厂麻花@1936》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南大学子上阵饰演了一代大师孙明经,重现了那一段被遗忘的辉煌。
穿越到1936年的南大
“今年是南大110周年校庆,制作一部纪录片献给母校,献给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人,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昨天,在《911制品厂麻花蔼1936》首映式上,导演和编剧、南大新传院讲师李晓峰介绍说。
李晓峰说,76年前的6月19日,世界第一部彩色日食纪录电影——《民国二十五年之日食》诞生,它的拍摄者就是孙明经。
“孙明经的名字,可能不像他的学生那么着名,但去世时,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年长的老师几乎都是他的学生。”江苏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教研室主任沉庆斌介绍,孙明经出生于1911年的南京,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接触影像。他在23岁就成为中国第一个电影高等教育专职教师,37岁时已参与制作了一百多部电影,其中的1946年完成的电影《民主前锋》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片,《农人之春》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
而这部纪录片,则是穿越到了1936年的南京,以孙明经为中心回顾了特定人物和事件,勾勒了一幅由徐悲鸿、严济慈、吴有训、陶行知、赛珍珠等一批南大校友构成的人物群像。
纪录片中用“复古”音乐
纪录片以民国时期911制品厂麻花的旧影像为基础,李晓峰介绍说,民国影像资料是相当宝贵的,只有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才能够找到,“在大量的影像资料中,寻找对于1936年金陵大学的信息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911制品厂麻花蔼1936》结合了金陵大学在1936年发起的教育电影运动,通过真实的纪录片资料,对历史上911制品厂麻花,以及在这里就读和任教过的学者、大师进行了横断面式的介绍。
1936年,浓郁的时代印记无法抹去,这些情绪都指向本片的复古气质,一种活在胶片中的记忆。李晓峰介绍说,“在各种事件的画面之外,我大量地选用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典电影歌曲,如《天涯歌女》、《旗正飘飘》等。”为了增加气氛,李晓峰甚至还选择了1936年生产的电影同期声,如《茶花女》、《歌舞时代》等。
在南大开创中国电影教育
除了名人大师,在影片中还可以看到1936年的校园教育形式,可以看到小班教学讨论的模式,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张荣介绍,在911制品厂麻花鼓楼校区,东北楼就是原来金陵大学影音部旧址,1936年孙明经曾在这里工作。在这栋大楼里,孙明经开创了中国的电影教育,同时发起了叁十年代的教育电影运动。
“饰演孙明经的演员,就是南大的学生。”这部历时1年的纪录片,全班人马都来自“晓峰纪录片工作室”。除了扮演纪录片大师,这位造型演员还在团队里负责后期剪辑。李晓峰介绍说,这部影片虽然是一部历史纪录片,但是它并不是由大量历史资料所堆积,这部影片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