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玉老人。记者 刘莉 摄
![](/__local/E/2A/38/C70E989EBB9399FC44394C0F08F_23AB8716_14227.jpg?e=.jpg)
欧阳老教授的墓被修缮一新。记者 邵丹 摄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是对于一个南京七旬老人与一位大学校长的交往,也许没有南大110周年校庆那么宏大。但细细听来却让记者感受到温暖。
老教授墓顶开裂长树让七旬老人落泪
也许已经很少有人听说过欧阳翥教授,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在中国生物界可谓声名显赫,曾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后在911制品厂麻花出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去世时年仅56岁,他的墓如今就在南京栖霞山。
写信的张文玉女士今年已经年过七旬,从中国药科大学教师岗位退休已经十多年了。张文玉感慨,半个多世纪中,经历了太多的大事小事,欧阳翥教授是第一位令她深切怀念的人。
今年3月初,得知欧阳教授的墓在南京栖霞山,张文玉决定前去寻访,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出现在她眼中的欧阳翥教授墓碑周围一片荒凉,杂草丛生。而最让她伤感的是,欧阳翥教授的圆形墓顶已经开裂,裂口处的砖头已经风化,一棵1米高的树正在开裂处顽强地生长。
“我当时眼泪都下来了,一个当年如此有名的教授,墓碑却如此凄凉。”张文玉感慨万千。
当年南大知名教授与小学生交朋友
为什么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在50年后还会寻访当年的一个教授?张文玉告诉记者,这缘于她与欧阳翥教授有过一段“忘年交”。
时光闪回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就读于南师附小的小学生张文玉,常常每天下午放学时,在学校附近的大操场挖野菜或捡秋叶。有一次,欧阳翥教授看到了她,主动问小丫头叫什么,当他了解到张文玉家境较贫寒,就夸她小小年纪懂事。当知道张文玉学习也较好时,他鼓励她要更努力学习。
“欧阳教授很喜欢我,曾两次去过我家看我。一次是1953年六一儿童节,他带了一包糖果送我,祝我节日快乐;另一次是他到我家领我去新街口市话剧团院内的礼堂参观苏联花布展销会,并为我买了一段漂亮的花布,让我妈妈为我做了一条腰裙。这是我第一条裙子。”
忙于校庆的校长出差前夜见了老人
“陈骏校长您好,冒昧打扰您……”今年3月21日,张文玉提起笔来,给全国人大代表、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写了一封信,讲述了欧阳翥墓的现状,并希望他能够关心此事,并亲自送到了校长办公室吴珩副主任手中。
让张文玉感动的是,虽然她与欧阳教授非亲非故,“只是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婆”。但是陈骏表示愿意见的她。“当时已经是晚上了,陈骏校长很忙,不断有人进出他的办公室议事,听说他次日还要出差。”张文玉告诉记者,她从办公室那边听说了陈骏最近一直忙于南大11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十分不忍心打扰校长,只想占用他叁分钟时间。
“但最后陈骏校长和我谈了十多分钟,在细细听完我的讲述后,陈校长十分感动,连说了叁次感谢。”张文玉告诉记者,陈骏校长的态度极其谦恭和热情,这让她又想起了当年的欧阳教授,让她似乎看到了南大教授那种平民作风的传承。
半个月欧阳教授的墓已经修缮一新
写完信、见过陈骏校长之后,这件事暂时离开了张文玉的生活,在她的想法中,因为南大忙于110周年校庆,肯定腾不出空来为一个老教授修墓。但在半个月后的4月3日,再次前往栖霞山公园扫墓的张文玉惊喜地发现,欧阳教授的墓已经修缮一新。
“与上一次看到的那种凄凉不同,欧阳教授的墓顶上的那棵杂树已经被清理掉,墓顶的裂口也已经重新修葺并粉刷一新,此外,周边的杂草和杂树也已经被拔掉。”张文玉表示,短短半个月时间,这个变化让她喜出望外。
回到家中,张文玉给吴主任打电话,谢谢陈校长,可吴主任说:“陈校长说谢谢你呢!谢谢你对我们学校如此重要的教育资源的关心!”
4月21日张文玉第二次给陈校长写信,反映欧阳翥教授墓碑问题:“欧阳翥”叁个字已模糊不清,盼采取修正措施。“这一次我不好意思再见陈校长了,他已经够忙的了!”张文玉说。
911制品厂麻花校办副主任吴珩:
“我们觉得这是南大应该做的”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南大校办副主任吴珩,他的话很朴实:“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我们南大人应该做的。”
“其实陈校长在接到信后就已经批示了,在多个部门的合作下,我们马上就去修好了欧阳翥教授的墓。”吴珩告诉记者,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南大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做这些事,因为110年来,南大曾经的教授与教师的墓葬并不由南大管理,散落在四处,都是由他们的家人维护,而有些名人的墓葬都是由政府与文物部门管理。
但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去做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我们觉得这是南大人应该做的,而且应该在校庆前把它做完。”吴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