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明年来南大授课,诺奖大师开场赢得满堂彩(图)

    发布时间:2012-05-19 点击次数: 作者:金凤实 丁承忠 齐琦 来源:现代快报

          

            23岁时,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凭借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68岁时,因其作品“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而荣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昨天,这位法国人莅临南大,开场便向在场师生“袒露心迹”,准备从明年开始,为广大学子授课。

      他的计划

      明年来南大教授文学和文论

      眼前的克莱齐奥,一身黑色西服,说话语气平和,眼睛炯炯有神。

      “2011年他受聘为南大名誉教授,但是现在他准备把"名誉"两个字去掉,成为南大教授。明年开始,他将每年来南大讲课3个月。”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许钧是此次克莱齐奥来南大期间的翻译。作为开场白,这句话立即引来场下一片掌声。

      许钧介绍,从明年起,克莱齐奥将为全校学生开设通识文学和文论课程。至于具体讲授什么内容,许钧表示,还需要双方进一步协商。

      他的成长

      读字典长大,喜欢闻油墨香

      克莱齐奥194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尼斯。二战中,一家人被战争拆散,他与母亲、祖父母呆在尼斯的乡下,父亲则前往尼日利亚做英军的战时医生。

      “战争期间因为物质资源的匮乏,能读到的图书非常有限,我那时候只读字典。战后我开始读文学。”克莱齐奥说:“我总喜欢捧起来闻一闻油墨的清香。”

      他的看法

      中国作品需要被翻译成英文或瑞典文

      “去年我曾经听过您的演讲,问过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大师,今天还想请问您这个问题。另外,您认为中国文学缺少了什么?”当一位男生提出这个问题时,引来现场一阵大笑。

      对此,克莱齐奥莞尔一笑,“去年我怎么回答你实在记不清楚了。这可能与年龄有关, 作为一个大师,要有经验和生活阅历,不仅在文学,在其他领域也可以有大师,例如鞋匠,行行出大师。”

      一直以来,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的距离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克莱齐奥表示,“中国的作品要获诺贝尔奖,获得更多的认同,首先要被翻译成英文或者瑞典文。”克莱齐奥提出设想,将来是否可以将诺贝尔奖的参评作品翻译成英文或瑞典文,也能让更多的中国作品为世界熟知。

      他的爱好

      “老舍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

      演讲现场,克莱齐奥多次提及中国作家老舍。

      “老舍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个大师。老舍的《骆驼祥子》世界闻名,他的小说从形式上可以归类为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同时也跟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小说风格相似,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赋予老舍的作品一种普遍性。老舍作品的力量很伟大,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给一群小人物以精神力量。”克莱齐奥还援引老舍的一段话,“我们这代人没有必要问我们是谁,去获得别人的原谅,只能对年轻人说,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