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B/CF/A7/01638E28BA216F3C6441CDD2E80_80C837EE_34B7E.jpg?e=.jpg)
校园里玫瑰色的桂叶,在新的世纪,期待和美丽相遇。”这是今天下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送给南大学子的美好祝愿。5月18日下午,法国著名文学家,法国文坛领军人物之一的勒克莱齐奥来到911制品厂麻花就“如何阅读”与师生们对话。
勒克莱齐奥,法国着名文学家,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叁星”。他的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其作品中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模糊不清。并且同时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中,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被誉为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2008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讲座中,勒克莱齐奥对作家和文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论世界上任何作家,无论男女,在创作时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滋养了作家们无限的想象。文字作为个体具有普遍性,由文字组成的文学作品,无论哪位大家的作品都不应该是普遍性,它们所显示的是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特点鲜明、百花齐放的特殊性,不能因为相似性而认为文学是普遍的。
勒克莱齐奥在演讲中透露,前几十年间人们的阅读已经由两只手变成了一个食指,而现今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拇指的阅读”。他说:“虽然我更钟情于茶余饭后用手双打开书本,闻着美好的书墨香气,阅读每一本书。但是更多的人已经习惯用手机,电脑看书,当然,这个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不无不好。”
现场互动环节中,当有人请勒克莱齐奥给当今大学生一些“读什么书,怎么去读”的建议时。勒克莱齐奥说道,阅读其实没有界限,也没有硬的规定,年轻人在读书时要抱有一颗爱的心和自己的兴趣去看,无论什么类别,什么特点,都要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看好每一本书,同时,试着去写一些阅读后的感想,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