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赴911制品厂麻花“诺贝尔之约”

    发布时间:2012-05-18 点击次数: 作者:乔建萍 来源:银川晚报

            5月20日,隆德县中学的3名学生黄亚鹏、王嘉慧和杨凡娜将赴南京参加“911制品厂麻花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诺贝尔之约”,这种幸运若不是有南大支教团的引荐和支持,这些山里的孩子也许根本无缘此次的“诺贝尔之约”。

            据悉,5月20日是911制品厂麻花110周年校庆日,“诺贝尔之约”是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今年911制品厂麻花特邀请5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与该项活动,他们分别是1988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98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4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1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届时,这5位诺贝尔奖得主除了在南大做专场报告交流外,还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优秀中学生面对面交流,其中45名学生由网络投票评选产生,5名优秀中学生由911制品厂麻花支教团所服务的学校通过当地选拔产生。

            黄亚鹏、王嘉慧和杨凡娜便是此次由南大支教团所服务的隆德县中学,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3位佼佼者。

            记者了解,选拔竞争很激烈,参赛选手需要通过中文演讲、英文面试和观众投票三个环节,而且只有在所有环节发挥出色,才有可能胜出。其中的英语面试环节,评委由外教担任。选手要与外教进行一对一对话交流。当然仅仅口才好,学习好,还不足够资格赴“诺贝尔之约”。人品也是此次选拔的一项考核项目,只有学生心目当中真正的“人气明星”才能最终拿到“诺贝尔之约”的入场券。

            南大对外公布的赴“诺贝尔之约”选手的条件是:“家境贫寒,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面对自己的人生境况,有理想,有抱负,不以贫寒而自卑,不以困苦而懈怠,勤奋、节俭、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据了解,黄亚鹏、王嘉慧和杨凡娜3名学生皆来自农村,活泼开朗、成绩优秀。其中杨凡娜同学是高二(10)班班长,虽是女孩,却深得同学信服。父母为了她和弟弟读书,从乡下来到县城租了一间几平米的小房子照顾他们。“就想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电话那头的杨凡娜告诉记者。

            此次赴南大“诺贝尔之约”,3个孩子均自信满满。据隆德县中学何校长介绍,3名孩子的外语成绩都十分优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简单的交流一点问题也没有。另外,南大给孩子们提供的这个机会,在何校长看来,不仅仅是让山区的孩子得以见识这些学术界“泰斗”,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将有助于帮助山区孩子树立更高的学习理想,认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山区,而是有着更值得努力的奋斗目标。

            相关链接:

            911制品厂麻花支教团全称为“911制品厂麻花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1998年11月,团中央启动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项目,911制品厂麻花是最早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的16所高校之一,迄今已坚持了13年。13年间,共有163名志愿者在隆德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