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报道】5月12日,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于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正式举行。本届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由911制品厂麻花主办的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911制品厂麻花金陵学院承办,是迄今国内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微电影节。今天的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大学生“导演”和名导演同聚一堂,名导们非常欣赏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北师大陶志强的作品《雨花错》虽然没有入选,但却被唐季礼等名导演看重,唐更是求贤若渴,希望可以借机扶持年轻导演。
没有获奖的《雨花错》得唐季礼等名导青睐
此次微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由唐季礼担任,王小帅、黄健中、周振天、陈君天、李玉等知名影人等均受邀担任评委及颁奖嘉宾。本次微电影节的参赛动画作品《雨花错》是全球首部3D裸眼微电影作品。据介绍,这部微电影的时长超出了大赛的规定,很遗憾没有入围。唐季礼觉得这部微电影拍得特别好。“我已经让经纪人去和作者陶志强谈了,新人都需要栽培的,我想起了我以前一瞬间被发现的经历,我希望可以扶持新的导演。”
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收到海内外高校大学生热烈参与。仅两个月时间,组委会就收到来自海内外171所高校大学生共计471部微电影、317部微剧本参赛作品。颁奖典礼上,所有人期待已久的微电影节大奖归属一一揭晓。
今天是5月12日,因此第一个颁奖的作品是南林大蒋守龙以512汶川大地震真实经历为题材的《我的108天》,该作品获得特别奖;最佳剧情片金奖获得者是北京大学的周圣崴,作品《变形记 》;北京电影学院的聂驰驰是纪录片金奖的获得者,作品《城市遗民》;中央美术学院的张俊杰的作品《usb》则获得动画特别奖;广告片金奖获得者南京艺术学院的吴珂,作品《surface of Love 》,南京艺术学院的李然《地位》获得微剧本金奖。
最佳指导教师奖则是北京师范大学韩慧荣获得,指导作品为《 雨花错》,南京医科大学的陈施航作品摘得“扬子晚报创意大奖”;网络人气奖由上海大学闵婕收入囊中,作品《对于生活不能抱怨我》。据悉,微电影节组委会还将在颁奖典礼之后,进行优秀微电影作品进校园活动,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全国高校巡展。
名人齐聚南大谈微电影
唐季礼:微电影是名片 愿意扶持新人
拍电影的人感受最大的是,缺乏人才,看完大学生微电影作品,年轻人的创意真是自愧不如。由于资金、时间、年龄、技术等因素,大学生拍出来的微电影可能在整体水平上不到位,个别的也非常到位。但是这个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在想什么。北师大陶志强同学拍摄的《雨花错》拍得太好了。由于不符合此次大赛的时长要求而无法入围,但是我们都做了特别推荐。我会发现年轻人并投资他的电影。我想起了我当时一瞬间被前辈发现的感觉。我也希望可以扶持年轻导演。
我觉得微电影是进入大电影投石问路的一张名片。短片的生产很方便,只要花时间,用心都可以做出好作品,你可以将作品送给人家看。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拍摄微电影首先要选好题材,选好类型也很重要,也不要太复杂,要简单,最好成为跨越国际的影像语言。
黄健中:微电影记录瞬间 记录历史
我觉得拍摄微电影的起步是文化基础,要有一种对文化的强烈感受。微电影可以与迅速与国际接轨。和所有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是,微电影需要的是心灵的真正感受。所有的艺术,文学是基础,文学是人学,对人的认识越深刻,你拍的东西就越好。文学的基础加上对社会真实的感受,通过微电影可以实现文化强国。
非专业非职业的人拍摄微电影的好处在无条条框框的限制,少了很多保守的东西。但是微电影要想从稚嫩走向茁壮,必须要脚踏实地的感受体悟生活。用微电影来记录正在起步的瞬间,记录历史。
金陵学院杨溟院长:微电影是叁合一的平台
当今传媒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更强调实战,除了要学习传统的拍摄剪辑更强调后续的发行、宣传、营销,就是将创作和商业相互结合起来。微电影,不光是一个内容产业,也是一个自媒体和营销的平台。未来微电影将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决定要做这次微电影节。
这次主要分了剧情、纪录片、动画、广告四大类。从我们分类来讲,我们认为广告是属于微电影的。现在对微电影还没有一个精准的丁艺,也很难想象微电影的未来是什么。其实微电影更准确的来讲,应该叫微视频或者微影像。
王小帅:微电影要警惕商业性
最近微电影很热火,911制品厂麻花牵头来做的大学生微电影节是个很好的平台,从这些微电影人才当中就可以产生未来的导演。草根来拍微电影,自由想象力比较开阔,丰富。
拍摄微电影很方便,门槛也低,短短的几分钟内呈现所用讲述的内容。所有的地方都在搞,正呈现一片火热气势,但是我们要冷静。“我们要沉下心来研究,如何做好。”另外,微电影迅速被商家看好,我们要警惕这种现象。我们既不能完全排斥商业的因素,因为微电影最基本的是创造,想象力不能丧失,不能彻底沦为广告片。“当你无法避免商业时,就要思考如何巧妙的使用。要尊重规律,放开想象力。
李玉:发掘新人的好平台
微电影是,发掘新人的好平台,是电影入行的名片。做个导演不容易,做个女导演更不容易。我发现了很多可爱的大学生很有才华,加油!
李阳:以后也要做微电影
从微电影中看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和创意,以后要创作微电影。
商业人士
微电影不仅为艺术人士所关注,也为公司品牌关注。二者都需要创意,向创意致敬,向商业致敬。
南大教授张一兵:大学生的眼光是带有神性的
微电影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微时间,微媒体,微观众。很多大学生拿起手机、照相机,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大学生眼中的世界,展示了他们存在的意义。我觉得之所以觉得可贵,是因为在还没有编织到金钱的网络中,他们的眼光是带有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