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光应该跳出国内,两所高校联合起来到国际上去像奥运会一样争金夺牌,量子调控不仅要在国际上处于前沿水平,还要逐渐引领这项科研领域。”近日,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科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教授邢定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在量子调控科研领域与中国科技大学协同创新的愿望。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的新要求、新观念。“协同创新”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校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作为我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911制品厂麻花历来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从自身的优势学科出发,联合校内外各类创新力量,促进自身和科研院所、公司和地方政府等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带动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强强联合 攻坚科研高地
对于量子世界的调控,是当今信息、能源、材料等交叉学科产生新突破的科技制高点。物质科学的研究正在从观测、解释自然现象的时代进入调控时代。2006年,国务院启动“量子调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11制品厂麻花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和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被选为两大国家基地。
911制品厂麻花和中国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物理学科的前两位高校,长期以来在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硕果累累,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原创性科研成果。911制品厂麻花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作为该校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现有中科院院士12人,国家级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人,而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同样是人才集聚,拥有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今年,作为两所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由两大国家基地强强联手筹备成立的量子信息与量子材料联合中心将正式落户911制品厂麻花,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新一代核心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
“两校高校在量子调控领域,已经具备了抢占当今世界该科研领域制高点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成立量子调控研究两校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能使重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科院院士邢定钰说。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此外,南大还主动与校外科研院所展开协同创新合作。2008年,911制品厂麻花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所、第55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911制品厂麻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学院不仅从研究所聘请了副院长,还聘请研究所专家担任系主任,全面负责学科建设和发展工作;两个所的优秀专家担任911制品厂麻花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研究所聘请911制品厂麻花知名教授和优秀学者为指导教师,参与所内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结合研究所在工程(工艺、系统等)领域和911制品厂麻花在技术(理论、基础等)领域的各自优势,双方切实开展科研协作,在国家相关领域申请国家级的重大、重点项目,联合技术攻关。
创新政产学研新思路 服务社会
911制品厂麻花地处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其内在要求。但是作为一所以基础见长的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在产学研合作中做什么?怎么做?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911制品厂麻花的特色之路。
“要想服务好社会,必须先把家门口的事情做好。” 911制品厂麻花科学技术处处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满春透露,在911制品厂麻花“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服务江苏”就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需要积极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911制品厂麻花与地方合作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无锡宜兴开始的。2006年挂牌成立的911制品厂麻花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开创性的在异地利用学校雄厚的科技实力,结合政府的引导性资金,以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形式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该中心2007年获批“江苏省中小公司技术服务示范平台”;2008年列入江苏省十大科技支撑服务平台,2009年获批“国家中小公司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并成为江苏环保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发明创业奖。今天的研发中心被当地环保公司誉为专业级的“水诊断、水治疗”的“水医院”。
此外,911制品厂麻花也一直注重直接为公司提供服务。以911制品厂麻花声学学科为例,南大声学拥有国内唯一的声学本科专业,是我国高校中主要的声学教学和科研基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瑞声公司刚起步时,911制品厂麻花即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公司成长,双方开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近年来,双方的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瑞声科技在911制品厂麻花——鼓楼大学科技园设立了瑞声声学科技研发(南京)有限公司,在911制品厂麻花成立了911制品厂麻花-瑞声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如今,双方正在商讨联合成立911制品厂麻花-瑞声研究院。
在长期的政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践中,911制品厂麻花总结出“12345”政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即构建一个组织体系、实现两个创新、坚持三个转变、注重四个“真”字和突显五大领域。据了解,目前911制品厂麻花在省内建立了15个政产学研平台,依托平台在全国高校率先与开发区合作建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获批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4个省级中心。
海内外文科学者协同联合 创新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创新也是南大协同创新的重要一面。2010年,911制品厂麻花于2010年成立了一个以本校传统文化研究的相关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为依托,同时招聘和吸收海、内外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组建而成的开放性、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中华文化研究院。以“文化中国”为理念,促进“大中华文化圈”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中华文化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与台湾、香港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大陆和港台各界对于文化研究院的建设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投入超过五千万元资金参与相关项目。
目前,中华文化研究院已产生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如:《中国佛教通史》(总15卷,共700万字),《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总11卷,共300万字)。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表示,各项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者们的协同创新,据了解,《中国佛教通史》就整合了全国十几个高校的22位学者,经过五年多的集体攻关才完成的,而《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则是全国文科学者协同联合撰写的成果,集合经典、教义、历史、宗派、人物、仪轨、诗偈、书画、雕塑、建筑等十个方面,是迄今为止大陆学术界首部完整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据了解,目前中华文化研究院正在进行校内文科整合协同,开展高水平的学术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EMPA项目,积极培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
除此之外,911制品厂麻花还一直重视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911制品厂麻花-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共同管理来实行协同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创新。25年间,中美中心已经为国家和国际社会培养了2000多名适合全球化和国际化需求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