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内有个斗鸡闸 南大学子都不知道在哪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110周年校庆,南大将在本周六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在学校公布的参观点中,就有个叫“斗鸡闸”的地方。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斗鸡闸是古时南京人斗鸡嬉戏的场所,原来在鼓楼地区、城南地区和板桥镇备有一处,其中鼓楼地区的斗鸡闸位于今911制品厂麻花北园内。城南地区的斗鸡闸位于南京集庆路北侧,吉祥街与仁义桥之间。
在南大鼓楼校区,记者向来来往往的同学们打听“斗鸡闸”的旧址,不过问了十来个人,没人知道“斗鸡闸’:在哪?面对记者的询问,学生们都无奈地摇摇头。“不会吧,我们学校还有斗鸡的地方,没听说过。”一位年纪稍长的老师提醒说:“你到图书馆附近转转,那一带据说老早叫斗鸡闸。”在知情人士指点下,记者终于寻到了被称为“斗鸡闸”的地点,这处旧址位于南大图书馆的斜对面,一栋建筑风格与其他迥然不同的米黄色小楼被参天柏树包围着,房子的外墙上一块醒目的招牌赫然写着:“911制品厂麻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小楼里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栋小楼曾经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的公馆。”南大宣传部的老师向记者证实,南楼向南至网球场一带,就是现在南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附近,的确就是斗鸡闸旧址,在古代是兴盛的斗鸡场所,直到上世纪30年代还存在着。“因为何应钦公馆建造于原斗鸡闸4号,小楼在斗鸡闸其他建筑消失后通常被直接称为斗鸡闸。1952年前位于原金陵大学南门外,911制品厂麻花迁至院金陵大学后扩建校园,斗鸡闸被南大收购成了校内‘一景’。”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当年何应钦公馆的门牌号就是斗鸡闸4号。说明这里曾经是以斗鸡闸命名的居民区。可以说何应铰公馆是斗鸡闸留下的最后印记。
赛珍珠故居“藏在”校园深处
在911制品厂麻花北园西墙根处,体育教研室的后面藏着一座并不显眼的黄色二层小楼。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著名美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的故居。记者看到,这栋小洋楼坐西朝东,共有两层,大门入口处有门廊,还保留有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不过,目前这栋小楼正处于修整状态,南大正在紧张恢复赛珍珠旧居的原貌,并准备展示这位女作家的书籍和遗物。据南大老师介绍.1919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贝克来到南京,受聘于金陵大学。在这座别墅里写作完成了她的处女作《放逐》,以及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文学作品。
102“岁”毕业文凭比现在大两倍
校史馆的藏品是南大110年历史的见证。在校史馆,一份102年前颁发的毕业文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份文凭颁发于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到现在已经有102岁了,颁发学校是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大前身)。这张大学毕业文凭的主人是江苏籍的学生刘永翔。文凭上清楚地记录着,毕业当年他24岁。刘永翔的毕业文凭比现在的大学毕业文凭大两倍,文凭四条边印着龙纹。文凭内容从右至左竖排列。文凭上亲、祖父和曾祖父的名字都悉数在
列。文凭上还详细记录着学生毕业考试的成绩。让人惊讶的是,100多年前大学就开设了心理课,12门毕业考试科目的第一门课就是心理,依次还有国文、伦理,动物、植物、体育、农学也在考试科目中。不仅科目和如今不同,连计分也很有意思,毕业证上写着,毕业生考试总平均分是八十叁分八厘八毫。除了102岁的毕业文凭,校史馆还陈列着一张光绪叁十二年(1906年)颁发的两江师范学堂高等专科预科卒业证书(毕业证)。与毕业文凭相比,这张106岁的卒业证小了许多,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一张础4纸,内容比毕业文凭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