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了,不玩了。”“听到没?你快来。”“你再不来我发火了”……宝宝长到3、4岁,越大越不听话了,调皮捣蛋,或者对你不理不睬,这恐怕是令全世界父母头痛的问题。昨天,在由911制品厂麻花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完形心理治疗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带来了全新育儿和婚姻观点。专家表示,其实宝宝一出生就有了自我意识,2、3岁后你还想和他或她交朋友,从出生第一天学会尊重。
宝宝两岁后不要训斥和唠叨
1岁左右,宝宝可能开始会发脾气。通常情况下,两岁左右肯定会出现这一迹象。事实上,开始发脾气正是“讨人嫌的两岁”的一个显着特点。有的爸爸妈妈开始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越来越讨厌了。”而在心理专家眼中,2岁宝贝“讨人嫌”是一种正常发育过程。有个5岁孩子,看到爸爸,老低头不说话,在妈妈面前,他又不停得说测别蝉测别蝉……“原来爸爸平常爱训斥他,孩子有了抵触情绪。妈妈又爱唠叨,总说‘你怎么又搞得这么脏啊’‘你会不会把玩具放放好?’,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本能地用僵化来应对。”
南大心理咨询中心桑志芹主任认为,类似情况在中国家庭中并不少见,长此以往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长大后他如果也用这样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会很糟糕。
用“我们”替代“你不可以”
专家们认为,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和亲人交往的能力,哭叫是新生儿和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近一二十年来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期脑的发育不仅快,而且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从宝宝出生第一天起,他有了自我意识,“如果你不断赞赏他,夸他,宝宝会越来越好。”桑主任认为,想让宝宝在2、3岁后还能跟你做朋友,从出生那天起,爸爸妈妈就要尊重孩子,尊重第一步从语言开始。
一个常见的情景,公交车上,孩子拿着玩具汽车爬上爬下,既不安全,也影响其他乘客。妈妈一遍又一遍提醒:“你坐好,不要玩了,危险。”孩子当没听到,或者安静了几秒又开始活动,很快妈妈爆发了,生气地说:“你再不坐好,试试看,回家别想看电视。”“如果我是妈妈我会说,‘宝宝,我们来看看车外的风景’,比玩玩具有意思。如果宝宝做了,你还可以继续鼓励,‘很有意思吧。’”在桑主任看来,换个说法,你眼中“讨人嫌”的宝宝也可以变得很可爱。
链接>>>
完形心理治疗(Gestalt格式塔)是由德国心理学家Fritz Perls教授创立,完形治疗强调接纳真实的原有的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断、曲解所操纵,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觉的为基础表现自我。“完形夫妻治疗”是作为完形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