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媒体报道了中南大学22岁的大四学生刘路,因成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被评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昨天,记者获悉,911制品厂麻花教授丁德成是最早发现这个人才的“伯乐”之一。
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研究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当年10月,他将自己证明的“西塔潘猜想”写成文章投给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海内外科学家的认可。
据介绍,911制品厂麻花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数理逻辑专家丁德成教授是最早发现他学术天分的国内专家。
“最早和刘路接触,是通过电子邮件。”丁德成介绍,去年3月,刘路曾给他发过一封邮件,信里并没有过多地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情况,只是请教了有关考研的问题。“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本名叫刘路,因为邮件的署名是刘嘉忆,这孩子挺有意思的,我看他邮箱用户名叫‘6+1’,刚好和他的名字谐音。”
丁德成介绍,4月底,他又收到了一封对于刘嘉忆的邮件,这次是《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逻辑学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发来的,说有个中国学生给他们投稿,内容是破解“西塔潘猜想”的。“我一看名字,竟然是刘嘉忆。”丁德成说,《符号逻辑杂志》是业界相当权威的杂志,他们想请中国同仁帮忙跟刘路取得联系。
去年5月份,在浙师大举办的一场学术大会把刘嘉忆请到会场,接受专家面对面的考验。丁德成记得,刘路当时讲了近一个小时,在场的相关领域的教授都判断,这个学生的论文有分量。据此判断,丁德成马上给《符号逻辑杂志》编辑部回复,不久,杂志的审稿者在仔细推敲了刘嘉忆的论文后,在去年6月宣布这名年轻人破解了“西塔潘猜想”。
同年7月初,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拜访丁德成教授时,丁德成很兴奋地告诉他“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侯振挺立即拨通了数学院相关领导的电话,然而查遍了数学学院学生档案,也没查到叫刘嘉忆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刘路就是刘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