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6名南大支教志愿者100名宁夏贫困生 59名爱心人士1条微博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2-03-16 点击次数:

      隆德四中的学生领到《四叶草》杂志 受访者供图

        在遥远的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来自911制品厂麻花的6名志愿者,近期在微博发起了一轮爱心资助倡议。开学头一个月里,他们周一到周五教课,周六、日走访贫困生家庭,最终敲定100名贫困生名单。3月10日,志愿者们发出了“寻人”微博,截至3月13日晚 ,100名贫困生全部通过微博找到了资助人。

        每个月,每个受助学生,收到“5张10元”

        911制品厂麻花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1999年,每年暑假,都派出志愿者赴宁夏、云南的贫困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与此同时,救助当地的贫困儿童完成学业,也是志愿者传承十多年的一项重要功课。

        去年暑假,固原市隆德县迎来了第13批南大志愿者,侯印国就是其中之一。上学期,他和其他5位同学分组利用周六、日走访附近的乡村,选出了260个贫困生,并通过网络等渠道为他们找到了资助人。“有一次去家访的时候,没想到学生家那么偏僻,回来时,走了5个小时才遇到车。”侯印国说。

        每个受助孩子每月有50元资助款(一学年共450元)。侯印国和同学们每次都发给孩子们5张10元的纸钞,“这样方便孩子们用。”

        然而,为实现对260个孩子每人“5张10元”的承诺,每月发补贴前,同学们都会到银行换钱,有时银行的10元钱不够,得跑好几次。

        100名贫困生与59名资助人“配对”成功

        今年2月10日开学后,志愿者们再次启动这项工作。“今年有100个初二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求助,有愿意一对一资助的好心人私信我哦。”3月10日,当侯印国发出这条微博消息,迅速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截至13日晚,100名贫困生与59名资助人“配对”成功。

        资助人有美国、加拿大的留学生,有香港的家庭主妇,有南大、东大的教师,也有以班集体名义报名资助的小学班主任,等等。

        在南京某设计院工作的张女士说,她当年就是靠老师的资助才完成大学学业的。她通过网络献出爱心,“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很快乐的事。”

        为帮助资助人和贫困生“配对”成功,志愿者们首先会询问资助人的资助要求。有的资助人提出“单亲家庭优先”,还有的希望“最好是女孩,方便买衣物”。 这59名资助者中,最多的一下子提出资助10个孩子。志愿者们倾向于让资助人和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而不是靠拉赞助一次性解决经费来源。“我们最多接受一个人资助10个孩子,‘一对一’模式能让孩子和资助人更好地互动。”

        确定对方资助意愿后,侯印国将孩子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照片发到资助人邮箱,“可以把钱打到我们专门开设的账户,我们会按月发放。如果您不愿意经过我们,可以直接用邮局汇款的方法汇到学生家长名下。我们帮您确定家长地址和姓名。”

         宁夏的孩子想和你们做笔友

         南大支教学生办校园杂志,辟专栏刊登南京来信

         用手绘明信片义卖善款

         创办校园杂志

         去年夏天,隆德四中的宣传栏里贴了几篇打印出来的学生优秀作文,一个男生直直地站在橱窗前,看着自己被贴出来的作文,咧着嘴笑。

        “看着自己的作文贴在橱窗里,是这里的孩子特别骄傲的一件事,”侯印国说,因为身处大山深处,隆德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向外投稿,“所以我们就想办一个校园刊物,向学生们征集稿件。”

         下定了办校园杂志的决心,侯印国开始寻找资金,正巧这时南大手绘明信片进行义卖,将所得的5000多元都捐给了南大宁夏支教团,用来帮助山区的孩子。侯印国与手绘明信片的作者“蚊子”进行沟通,她也非常赞同用义卖善款办《四叶草》杂志。

        《四叶草》终于在这学期开学出炉,共60多页。“四叶草”这个名字是当地老师力荐的,“取其幸运、珍贵之意,像这边的孩子们一样。”侯印国说,不少学生拿到杂志后就用书皮包了起来。

          给南京、宁夏的中学生

          创造互动平台

          第一期《四叶草》反响良好,主创团队们已经开始筹备第二期,他们有了个新想法:在杂志上开辟专门的版块,刊登南京中学生的来信。隆德四中的孩子既能通过这些书信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回信,与南京的同龄人互动。

         启发侯印国他们的,是初一女生冶羽与她的资助人的书信互动。冶羽去年年底收到了在南京工作的资助人马阿姨的一封信,信里写满了对小羽的关心与鼓励。冶羽高兴地在班上朗读,与同学分享这份来自南京的温暖。随后,冶羽给马阿姨回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信件中还附有她花了半个月时间做好的绣花鞋垫。“马阿姨后来告诉我,她特别感动,希望能一直保持与小羽的书信往来。”侯印国说,这里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很少能感受到别人写信关心的温暖,收到信件后特别看重,“所以,我们就想南京的同龄人也能给这些孩子写写信,交流一下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

        “这些孩子用不上QQ、电子邮箱,他们与外界交流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书信。”儿子正在念初一的夏女士说,她很乐意儿子与宁夏的中学生交笔友。

         侯印国说,他们打算将交流版块做成长期的,成为传递南京与宁夏情感互动的平台。

          今年暑假

          20个宁夏孩子来南京

          除了纸上交流,侯印国他们还准备让南京与隆德的孩子们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体验一下。“准备选20个学生,暑假带他们去南京,看看他们老师和资助人口中的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

          侯印国说:“不少资助人都是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孩子们想去看看他们。当然,我们也欢迎南京的孩子们来隆德看看,学生们一定会很乐意见到远方来的同龄人。”

           侯印国自从去年夏天到宁夏之后,一直在隆德四中支教,他最近有点犯愁,因为四中校园文学杂志《四叶草》正面临“缺稿”的尴尬。

        《四叶草》是侯印国和同学唐灏以及隆德四中的矜老师一同创办的,主要刊登学生、老师的文章,校园新闻以及选取的阅读材料。侯印国口中“缺稿”指的是来自南京的交流稿件的缺乏。“希望杂志上能有一个固定的平台供南京和宁夏的孩子互动,让他们能通过书信成为朋友。”

           ■如果你想和宁夏隆德孩子成为笔友,请写信至: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隆德四中,《四叶草》杂志收,邮编:756300,电话15379663105,联系人: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