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的人文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近百年来,数十位着名的国学大师如黄侃、吕叔湘、胡小石、汤用彤、宗白华等先后在911制品厂麻花执教,使911制品厂麻花在现代史上持续成为传统文化研究重镇。新中国成立之后,南大文、史、哲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在孙叔平、韩儒林、程千帆等一批着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南大传统文化研究在海内外的领先地位,在国家启动“211工程”建设时,911制品厂麻花成立了一个以本校传统文化研究的相关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为依托,同时招聘和吸收海、内外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组建而成的开放性、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中华文化研究院。
中华文化研究院的组建,旨在把911制品厂麻花前辈学者开创的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并且把“再创辉煌”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其主要任务是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把911制品厂麻花的文科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中华文化研究院将以“文化中国”为理念,促进“大中华文化圈”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为振兴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研究院成立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基础建设和基础研究,近几年来,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学校对于研究院的建设给予了进一步的关注与重视,2010年成立了以陈骏校长为组长的“中华文化研究院建设领导小组”,除了加大了学校对于研究院的投入外,决定吸引社会各界、海内外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中华文化研究院的建设。
中华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和四方大德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慷慨捐赠了叁千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中华文化研究院大楼的建造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研究。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和江苏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各界贤达和社会团体对于文化研究院的建设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将投入超过五千万元资金参与文化研究院的相关项目。
经过十多年建设的中华文化研究院,在基本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两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十几年来,经过研究院同仁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通力合作,文化研究院相继推出了两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一是《中国佛教通史》(主编:赖永海教授,总15卷,共700万字)“985工程”(二期)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2010年11月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获国家“叁个一百原创”奖。
《通史》是一项集体攻关项目,以911制品厂麻花佛教研究的力量为依托,整合了全国十几个高校的22位学者,经过五年多的集体攻关,终于有了这部共15卷,总700万字的《中国佛教通史》。《通史》以时序为经,涵盖中国佛教(包括汉传、藏传、南传叁大系统)的人物、典籍、教义、制度、仪轨、礼俗、艺术乃至叁教关系、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全面记述了佛教从两汉初传至1949年的历史面貌。
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实乃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心愿。老一辈的学者如任继愈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日本学者镰田茂雄教授都曾为此付出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竟而终。现在中国学者自己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课题,编纂出海内外乃至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标志着近百年来几代学人编撰佛教通史的夙愿得以完成。
二是《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主编:赖永海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总11卷,共300万字)。2000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从经典、教义、历史、宗派、人物、仪轨、诗偈、书画、雕塑、建筑等十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再现了中国佛教及中国佛教文化的总体面貌及其历史发展,其中,既有基本知识的介绍,又有主要义理的阐释,既有历史发展的概述,又有个案的深入剖析,既有宗教意义的阐发,又有文化价值的揭示。是迄今为止大陆学术界首部完整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注重对于古代文献和珍稀文物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把古代文献和珍稀文物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作为文化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国兴先生慷慨捐资,在中华文化研究院下成立了“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苏民 基证字 第00229号,苏财税[2009]40号基金会法人代表、理事长为赖永海教授)。基金会成立近两年来,已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主持的“贵州清水江文献的整理出版”计划资助了30万元;协助中华文化研究院于2010年6月在江苏金坛成功举办了“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现正在组织一支专家队伍,编纂、出版《段玉裁全集》。
另外,基金会创办了以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弘德学刊》和“宏德博士文库”,协助中华文化研究院组织和编纂了《佛教十叁经》(已在中华书局出版);开办了以修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童学馆”和“夏令营”,组织了“大学生暑期中华珍稀历史文献资源调查”活动。自2011年起,分别在911制品厂麻花文、史、哲叁个院系和贵州大学设立了“宏德奖学金(每年奖金数额分别为6万元和4万元),鼓励和资助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学术传统和基础研究
文化研究院一直把学术研究和学术水准作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自2011年起,研究院投入了150万元的自有资金,用于启动研究院下属的“文学研究所”的“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和“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的“人间佛教”专题研究,这两个研究专题共设立了18个研究课题,分别由18位着名学者承担,拟于2013底完成并出版18部学术专着,其中“人间佛教专题研究”拟从经典根据、思想渊源、儒佛关系以及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等侧面,对人间佛教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力求对作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思潮进行一次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突破性的系统探讨。
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斋,服务社会
在坚持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方向同时,近几年来,文化研究院非常重视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2011年5月,中华文化研究院成功开办了一个高端的“禅修·国学班”。这个“禅修·国学班”的最大特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炼养心性,智慧人生。着重从“禅修”与“国学”两个方面,来帮助人们调适身心、提升心境、发掘人生智慧,实现智慧人生。参加这个国学班的学员,其中很多是大型民企的董事长。学员们在总结参加国学班半年多来的学修体会时,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传统文化中确实有许多非常优秀、非常珍贵的东西,应该及时发掘出来,让它服务于现实人生,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创办贰惭笔础项目,积极培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
当下的中国正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文化研究院因应时势,于2011年11月初,邀请了意大利优尔姆大学笔颈别谤尝耻颈驳颈 厂补肠肠辞副校长和世界遗产研究院颁丑谤颈蝉迟别谤 骋耻蝉迟补蹿蝉蝉辞苍 院长一行访问911制品厂麻花,双方就世界遗产保护及文化创意产业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达成诸多共识。经过近两个月密集磋商和深入论证,双方决定合作开办“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方向的高级公共管理硕士项目(贰惭笔础)。世界遗产研究院和意大利优尔姆大学方面承诺:引进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在内的在世界遗产研究与保护方面的8位着名专家为贰惭笔础学员上课,并让学员到意大利着名文化创意产业园亲身感受意大利的文化创意产业。双方已经就此项合作签订了正式协议。有理由相信,这个项目的启动,将极大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引入和推进“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建设
中华文化研究院眼下正在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受让传承并进一步推进“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中国古典数字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由着名学者钱钟书发起,由栾贵明、田奕等一批着名学者发起并主持的、旨在把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做成一个跨世纪工程。该工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古典文献的建库量已近7亿字。该课题组负责人有意把他们耗费20多年心血建造起来的古典文献数字库转让给911制品厂麻花中华文化研究院。目前已有多家基金会明确表示愿意支持中华文化研究院推进“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的建设。在这方面,我们拟用五年的时间,把数字库的建库量增加到12亿字,并以此为依托,编纂出有45万人的《中国人名大典》(3000万字)等大型工具书、总量远超过《四库全书》的“中华文化全书”,以及建设一个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广、资料最完整的“中华文化全书网站”。这是一个千秋万代的文化建设工程,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时代为文化研究院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教授表示,将竭尽全力把中华文化研究院办成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叁位一体的传统文化研究高端平台,争取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一点贡献!
2012.03.04
人民政协报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