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相关课程的评价怎样,想在期末复习时和同学们交换课堂笔记,或者十分愿意给任课老师一个好评……每当这些想法在脑袋里闪现时,大学生们总爱聚在一起开个交流会。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而南大有学生觉得这样线下交流太麻烦,不如搬到网上和全校学生共享。于是,便有了集课表、课程、教室等评价于一体的“看课网”。
&苍产蝉辫;更像是一个“淘课网”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南大的“看课网”是叁个大男生加一个女生捣腾了一个寒假完成的。在这个项目里担任“产物经理”的薛同学介绍说,之所以有想法是因为看见不少同学面对选修课的期末考试时“抓瞎”。“所以网站主要是有关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学生评价,比如课程名称、授课老师、授课地点、课程内容、推荐程度、考试难易程度等等,而且可以上传课件并对课程和老师作出评价。这样同学们在线上就能互相交流、交换一些复习资料,起码能对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虽然薛同学介绍说最初的想法是方便大家准备考试、了解课程,但现在依然开发了不少其他功能,比如自定义课表、课程分享和社交网站等。“更像是一个南大学生的‘淘课网’,不一定是针对选修课,如果有人把好玩的专业课内容发到网站里,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去看。”一位体验过网站功能的南大学生这样评价。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南大校园里的技术流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相比较网站的“包罗万象”,这四位同学的专业也颇为跨越:负责策划的薛同学学习新闻,网站美工朱同学学习物理,而两位技术帝刘同学和张同学则一个来自软件学院,一个来自商学院。不过,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校园组织——南大小百合工作室,算是南大校园里技术派的集中地。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而这群人不光开发网站分享课程评价,还在线下组织“课程”教授网络技术。“我们上学期开了笔厂技术培训班,每次教室里都挤满了人,我们将录制的课程视频放到网上,点击率也很高。”薛同学介绍说,这学期他们会开设视频剪辑技术的培训班。除了“看课网”,小百合工作室还开发了“百合有聊”电子杂志、手机图书馆等产物。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而“知识分享”似乎是这个工作室的保留传统,每周一次的例会都会有交换知识的沙龙。“我们工作室大约有30人,来自不同的院系,大家各自关注的热点也不一样。每次沙龙都会请每位同学说说他们专业领域比较好玩的事情,或是自己比较在行、有兴趣的事情,大家相互一交流,有时候会有好点子冒出来。”薛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