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地区“龙头”高校南大告别寒假。记者了解到,最近一个星期,南京地区高校相继进入“开学季”。与中小学生不同,已经踏进成人世界的大学生们,寒假后开学也打上了“成人印记”。
天特别冷,只能去挤图书馆
“我今天中午去图书馆,居然没座位了!”开学第一天,南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韦正富有点傻眼。除了节假日闭馆几天,他每天都泡在电子阅览室写毕业论文,原本挺空旷的,怎么突然就爆满了呢?韦正富一拍脑袋:“开学了!怪不得呢!”
南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从开学头一天晚上开始,南大图书馆就重现年前“一座难求”景象。“前几天,连1/3的上座率都没有,现在竟没有位子了,自习教室多冷啊!”昨天下午3点多,南大鼓楼校区图书馆前,医学部研究生沙慧子失望地取出自行车,向自习教室骑去。
图书馆“扎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冷。“在家都是暖气房里看电视,多舒坦啊!今年南京特别冷,到教室里一捧书本,腿部以下就冻得没知觉了!”刚从山东返校的刘玉成说,不去图书馆,根本看不进去书。
尽管图书馆座位遭“哄抢”,但在南大小百合网站上还有学生发牢骚:“为什么有空调的地方(图书馆)不能上外网?为什么能上外网的地方(教学楼、逸夫馆)没有空调?难道只能待在奇挤无比、生活味贼浓的小宿舍了吗?这样冷的天气,让我这个不停要上网查资料的人怎么过啊?”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人情来往没完没了,不如早返校
南京医科大学2月12日开学,该校大五学生小江1月30日就自作主张“提前开学”了。
“一个重要动机是厌烦人情来往。”昨天下午3点多,在南医大五台山校区,小江笑着告诉记者。小江家在苏北县城,还没放寒假,就传来几个中学同学春节前后要结婚的消息。对于尚未就业家境还行的小江来说,“出份子”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对由此可能引发的没完没了的人情来往,小江深感害怕。
“结婚的同学中,有的是农村的,特别不想去。”小江解释,倒不是瞧不起农村同学,而是现在农村各种人情来往更多。“你现在吃了他的喜酒,将来他孩子满月了要请酒、100天要请酒、周岁要请酒,10岁了还要请酒,加上本人过寿、老人过寿、搬新房子什么的也要请酒,实在烦人,不如现在就不拉拉扯扯,将来也好省去一些麻烦。”小江告诉记者,寒假前他就在南京的一家医院实习,提早到校也是为了多点实习机会,为找工作积累点资本。
提前“练功”遭遇生活烦恼
东南大学、南理工等高校还有几天乃至十来天才开学。但学生自主“提前开学”很普遍,特别是大叁、大四学生提前返校的很多,目的多是为了加紧“练功”,准备考证、考研、考公务员。
南林大经管院学生李艳阳说,现在好工作难找,不抓紧时间看书是不行的。轻工院学生姚以轩则表示:“3月份就要参加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了,必须赶紧冲刺一下,不然就白报名了。”
“我们学校1月16日放假,到2月24日才开学,一个多月的寒假是近几年来最长的。”南理工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毛思扬准备考研,本打算假期好好在家复习的,但家里节日气氛加上假期个人慵懒,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所以2月10日就回南京了。
提早回校的毛思扬也遭遇了一些小麻烦:食堂没饭,澡堂没水,宿舍没暖,图书馆和教学楼也还没开放。小毛只能临时找一个正在举办比赛的教学楼去自习。他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准备考研的同学都陆续提前回来了,希望学校能够“行个方便”,提前开放学习生活设施,让学生们能够安安心心复习。
高校周边大小商铺又火了
“跟家里的菜肴相比,吃过上百遍的食堂只有两个字形容——绝望!”在仙林大学城,某高校社会发展学院大叁学生陆煜哀叹,新学期最难适应的就是寒假“养刁”的胃了。
12日报到,陆煜硬是拽着父母去吃了附近的“人民公社”。“虽然俺妈真想领略下我们食堂,恕我不能奉陪,我真没法把我的胃调到食堂状态。”
记者在仙林校区走访发现,不少学生宁可顶着寒风去附近的金鹰、爱尚街区等地方吃馆子,也不愿就近去食堂。
爱尚街区的老板们则舒展了愁眉。一家烧鸡公店的老板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最近两天,店里人气明显上来了:“前两天冷冷清清的,现在一下子红火了。学生一般都能叫上叁五个菜,吃夜宵的也不少,还有男生叁五成群地喝个酒。”
由于开学紧接着就是情人节,周围的花店也生意兴隆。一枝玫瑰10块钱,一支郁金香15块钱。为了应景,不少学生纷纷解囊。一名池姓男生忍痛花了65元,买了一束郁金香,“早知道这么贵,就从老家买了带来了!”
同样受学生流影响,附近电影院票价火速蹿高。在金鹰中影国际影城内,大一学生小郭和朋友打算看新出的影片《碟中谍》,一问票价已从10块涨到60块,两人只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