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江苏省获奖情况。此次,我省共有55个通用项目获奖,获奖总量居全国第二位。犹为引人注目的是,由我省主持完成的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分别是:东南大学主持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和江苏大学共同完成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和制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市科委的相关统计显示,南京此次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一半多,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主持完成的共有15项。
南京和江苏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据悉,此次我省共获得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43项。由我省单位主持完成的23项、参与完成的32项,主持完成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叁、省份第一的位置。
特别是能够代表地区发明创造能力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数,江苏占了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由南京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有5项。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仅有的两个一等奖中,也均有我省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东南大学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使我市和我省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我省公司首次作为主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继2010年我省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此次我省再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和江苏大学共同完成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和制造技术”项目,实现了我省公司作为主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我省还首次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获奖者为沙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院长、日本着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
此外,我省获得的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一等奖空缺)中,两项由911制品厂麻花主持和参与完成,分别为“典型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毒理效应及生态风险早期诊断方法”和“硬度的微观理论及新型亚稳相设计”项目。
南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项目中,高校主持完成的超过一半
记者注意到,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21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由在宁高校主持完成,超过了一半。分别为911制品厂麻花的“超级浮阀塔板等新技术研发及其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网构软件技术、平台与应用”项目,东南大学的“土木建筑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成套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河海大学的“河口海岸水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应用”“重大水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项目,南京林业大学的“银杏等工业原料林树种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创新集成及产业化”项目,南京工业大学的“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汽车装配线摩擦输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