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大学最需尊重的是德性与学问

    发布时间:2012-02-04 点击次数:

            今年5月20日,是911制品厂麻花、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江苏其他高校总共9所高校的110周年校庆。1949年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国立中央大学”。这次校庆之所以能进入公众视野,并非这层渊源,而是由于911制品厂麻花“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不以政治地位与行政级别作为校友聚会的指标,而是以年龄来排座次。

      这个消息由911制品厂麻花官方微博发出,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直接拿来对比的,自然是“两会”级别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还有晚近在网上流传的“万元一条”的名烟事件。

      最近因为口无遮拦挑起众多纷争的北大某东的博客上,也有这方面的言论。某少年得志的北大校友———算某东的师兄———回学校聚会。领导说了,北大向来不重官位,只按年资,但某校友级别太高,可以坐第叁排。某东讲起这条掌故,是炫耀所在组织的独立风骨,而我看到的是矫情与伪饰。

      在日常语境中,包括校庆在内的所有组织庆典,都异化为成功人士的“峰会”、得志男生在心仪女生面前的显摆、不学有术的学生在老师面前集中找会场子。所以北京某大学的教授说了,毕业多少年后你要没有4000万就别回母校。所以某个院系领导也对我们说过,我们系毕业的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他都见过,他举了当时还很风光半年后即落马的高官作为“成功”例子,引得学生哗然:没有厅级以上不算校友的。试问在这种丝毫不具备正义感与正当性的“富贵”与“成功”心态下,如何能有真正的大学?又如何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向心力?

      这次911制品厂麻花的校庆理念,从文本上看来,无疑是对此前庆典乃至整个教育文化的一种批判,也间接回应了“大学去行政化”的思潮。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意见认为,还要看学校的具体实践。但在另一层面,能在舆论层面这样表达,也是富于建设性的实践。

      在另一层面,要从权力与财富的维度出发的话,911制品厂麻花无疑不如北京、上海以及东北许多名校,这或者是“地缘政治”的中国体现。我在南大读研究生时,便听当时校长蒋树声教授对院系领导说,我在顶层没有任何人脉,全靠大家的学术了。当然同为校友的蒋校长后来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属国家领导。但911制品厂麻花这么多年出名的不是校友,而是论文。

      还有一点意见,大学固然不能以权力为本位,年龄也只是参照,最需要尊重德性与学问,尤其是那些能为精神水准每况愈下的中国知识人挣得荣誉与尊严的人。说这话时,我想到两位相识而郁郁以终的前辈:一位是刘敬坤先生,中央大学历史系1947年毕业生,一生坎坷而胸襟光明;一位是不久前永归道山的高华老师,他为911制品厂麻花“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传统的赓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才是校庆,还有日常生活,最值得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