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台沿海,百万亩滩涂围垦首期工程将于12月8日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全面启动,东台历史性地走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沿。
按照省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计划围垦270万亩,其中,东台就占100万亩。在这里,东台将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实现“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提供强劲支撑。
基础先行
助推百万亩滩涂围垦提速
加快沿海开发,东台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导性工程。在东台沿海,所到之处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根据东台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突出“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面、大生态绿化、低密度建设”的特色,规划建设的100平方公里的港城建设全面推开。彰显海洋文化的主题广场建成开放,集商务活动、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成为海滨新城的标志性景观。在港城,“叁横叁纵”骨干道路已经形成,港城大道、通海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相继竣工通车。
路的尽头,就是海。东台重抓交通综合体系建设,水路陆路齐头并进。实施352省道西延工程,连接沿海高速和宁靖盐高速;实施333省道东延工程,连接临海高等级公路和沿海高速。两条东西向的交通动脉横贯东台腹部,五纵两横的陆上快捷通道打通了东台各个“穴位”。叁仓河东延工程,疏通了东台东部沿海地区通航、引淡水系;连申线航道整治东台段工程,能够通航1000吨级货船,是东台最为重要的内河运输通道,建成通航后将成为东台沿海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将东台与苏中、苏南的水运衔接得更加自如、通畅。
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务业同步推进。沿海输变电、自来水管网直通沿海、天然气等重要工程竣工投运。医院和学校正在布局和建设,酒店、商住小区已经开始运营。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东台沿海的复合性功能。&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特色产业
引领百万亩滩涂绿色发展
产业兴,则沿海兴。东台聚力特色引领,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培植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今年1—11月份,东台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实现销售超百亿元。
在广袤的滩涂上,神华、中石油、中海油、华电、鲁能等一大批国字号新能源公司纷纷抢滩登陆,百万千瓦级“风光”互补的新能源基地初具规模,正引领东台向亚洲“绿色能源之都”阔步迈进。
上海电气、上海泰胜、上海玻钢院风机叶片等一些前延后伸的产业链配套项目随之落户东台,新能源应用和制造实现良性互动。目前,上海电气集团投资55亿元与东台共建全国一流的风电装备产业园,中节能投资50亿元在东台建设光伏光电科技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在东台正实现着从资源利用向高端制造的跨越。
随着投入58亿元的磊达特种金属材料、10亿元的中石油德赛特种纤维、10亿元的中玻特种玻璃和10亿元的维特福光电晶体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建成投产,东台的新材料产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到2015年总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东台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也做足了文章。世界500强公司中粮集团投资40亿元的绿色食品项目、美国骋尝骋公司投资8600万美元的健康糖源项目等,其产物深受市场欢迎。与此同时,千禧福乳猪远销东南亚,山羊深加工辐射整个华东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兴起,加快推动了东台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工业经济、叁产物流业的融合。到“十二五”末,该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纺织机械是东台的传统产业。在东飞马佐里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的带动下,东台全力打造集纺织、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机械产业园。计划到2015年,纺织机械产业形成200亿元的产值,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优势特色产业。
港口建设
带动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
只有加快围垦,才能建设港口,只有依托港口,才能高水平开发滩涂。东台实施向东出海叁步走战略,加快积聚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优势。
借港出海。长44.14公里、投资13亿元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将于明年底建成通车,40分钟内就能到达邻近港口,两小时内可抵上海浦东。这条临海快捷通道对东台拉近南北距离、实现“借港出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建设产业港。据初步测量,已围垦的方南垦区适合建设过渡性产业港。东台积极创造条件,明年上半年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5000吨的通航能力。
论证深水港。今年,省委主要领导亲临东台沿海考察,并两次组织专题会办,提出了“全面启动实施东台10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工程”、“抓紧组织对条子泥、高泥、东沙一带深水港口资源的研究论证”等要求。11月1日,省沿海办、911制品厂麻花、省港口局、省沿海开发集团等部门单位齐聚东台,与东台共商加快推进围垦开发建设事宜。
据中科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王颖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实地勘查,东台海域具备建设10万吨级以上深水大港的条件。目前,东台市与911制品厂麻花已经签订合作协议,更深层次开展深水大港规划论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