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这所创办于1902年的中国最早之一的高等院校,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1983年,在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校园里,中国致公党成立了基层组织。1995年11月,致公党911制品厂麻花支部正式成立。尽管目前南大支部只有22名党员,但是支部一班人认为,支部党员虽然少,但同样能发挥大作用。为此,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致力为公为己任,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致公党江苏省委和致公党中央评为“全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基层支部”。
近年来,致公党911制品厂麻花支部响应致公党中央号召,坚持做好“一份提案、一组信息、一项调研活动、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四个一”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集中的智力优势,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3年春夏之际,非典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难免产生惊慌,导致了各类消毒药剂的非常规使用。针对消毒剂滥用可能带来次生灾害的危险,致公党911制品厂麻花支部成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李纪国及时通过有关部门向中共江苏省委提出建议,要防止过度使用消毒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很快,过度使用消毒剂的问题在江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成功抵御疫情的同时,又避免了今后在生产生活中受到过量消毒剂的危害。
南京,是孙中山先生创建“民国”和奉安的地方,又是“民国”故都,海外华人华侨和台湾同胞对于南京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这份特殊的情感就是维系祖国和海外同胞之间的桥梁,也是内涵深厚的统战资源。2006年,由黄继东副主委执笔的题为《保护“民国”建筑,开展“民国”建筑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形成了致公党江苏省委当年的省政协提案,被列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有力地推进了南京市保护“民国”建筑的进程,促进了南京市有关保护“民国”建筑条例的制定。
目前,南京市规划和文物部门针对“民国”建筑的保护,制定了“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串起来,用起来”的保护与利用的方针,划定了若干个“民国”建筑保护区块,形成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重点带动区块的保护局面。这些具有政治意义和文物价值的“民国”建筑得到了逐步修缮和妥善保护,在统战工作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