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彭茹雯,911制品厂麻花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从1989年起从事金属和介电微纳结构与光电性质等研究。获得很多次荣誉,昨天再次站到颁奖台上的彭茹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她的心目中,当一个好妈妈要比成为卓越的科学家更为重要。
人生应分阶段划分侧重点
“我最骄傲成为孩子的好妈妈”
彭茹雯是高淳人,父母都是老师。1985年高中毕业免试进入911制品厂麻花物理系,其后继续读研,毕业后留校工作,一边在职攻读博士。“那段时间的确很辛苦,刚读博儿子就出生了。”对于家庭和事业的冲突,彭茹雯有自己的见解:“人生应该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尤其作为一个女人,孩子3岁前,应得到妈妈全心呵护,所以那时我调整了工作方式和时间分配,不太做实验,只做理论和计算。晚上要等儿子睡了以后,才会工作。”现在回过头想,彭茹雯没觉得那段时间耽搁了工作,“关键是坚持,研究物理需要不断跟踪前沿的东西。”彭茹雯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自然”的人,“成绩、荣誉我不会刻意追求,自然就好,急功近利会错过很多其他东西。对于女人,家庭幸福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当个好妈妈。”
在外人眼里,她是个令人瞩目的科学家,做研究,带学生;但回到家,她做饭、收拾家、陪儿子做作业,偶尔还看看韩剧,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和妻子。“儿子现在上高中,有时还因为调皮惹我生气,但我常想应该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他上了大学,你想亲近他都没机会了。”本科毕业20年聚会,同学们一起说说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彭茹雯说:“我最骄傲的是成为孩子的妈妈!”她觉得,做个好妈妈相当有成就感,“我一直挺在乎儿子怎么想,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吧。”
依靠集体智慧,领悟合作真谛
“任何领域,女性都有自己独到优势”
“我感觉,在任何领域,女性都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比如在科学研究上,女性相对来说想象力更丰富,合作精神更好。我特别庆幸的是,我很早就知道合作的重要。”彭茹雯说,读研究生时,她的导师是南大前校长蒋树声。“当时做实验条件不好,电压经常不稳,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要求,我就想趁别人午休的时间来做,可那时很多仪器都是手动操作的,一个人实在分身乏术。蒋老师知道后,就和另一位指导我的胡安老师主动放弃午休,一起来帮我。”也就是在那时,彭茹雯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尤其在科研上,光靠一个人无法解决,为什么不靠集体的智慧呢?合作才能双赢。”
彭茹雯特别希望有更多女性能走上研究科学之路。“其实,物理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女孩子不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你也可以学得很好。”&苍产蝉辫;
对工作长久保持好奇心
“我退休后想写一本科幻小说”
面对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这样的荣誉,彭茹雯很低调。“其实,科学家一点也不神秘,也只是一种职业而已,而我是这其中的普通一员。”她认为,要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一定要时刻保持好奇心。“每个领域都有好玩的东西,科学也一样,要觉得好玩了,你才不会觉得苦、枯燥。”而彭茹雯就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人。“没事时我喜欢读读小说,有阵子儿子看《哈利·波特》看得废寝忘食,我也和他一起看,也看得很带劲。”
研究科学其次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的孩子太忙了,都没空去天马行空,课余时间也全被‘布置’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我们小时候,光盯着星空就能看一个晚上,有多少想象啊!等我以后退休了,如果还有想象力,我想写一本科幻小说。”如果当初没有走上研究物理之路,其实彭茹雯想成为一个画家。“我逛了很多地方的博物馆,特别喜欢印象派的画作。”
10位科技女精英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所高校、四家科研院所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她们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柳红;
新疆大学教授刘浪;
南大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茹雯;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赵艳;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嘉炜;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薇;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书红;
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崔东华;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 &苍产蝉辫;
●小链接
2004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该奖是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7位女性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