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在常州市委统战部主办的“统战聚智聚力,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上,江苏华阳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云初先生与911制品厂麻花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宁新宝教授就智能胰岛素注射笔这一国内首创的项目展开初步洽谈。两周后,华阳公司一行访问南大,庄建军老师带领展庆波等几位同学为来访的客人做了“智能胰岛素笔设计方案”的汇报。
8月5日,911制品厂麻花和常州华阳电器共同签署了“智能胰岛素笔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项目”合同。这标志着这一由学生主创、专业老师指导、校团委积极引导和包装、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911制品厂麻花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同推广的科技作品正式转让。参与项目研究的所有同学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能够落户公司感到无比的兴奋,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育阶段
整合资源汇集作品。结合各高校的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大学生各类的创新资源,主动衔接研究生院等校内部门的创新项目,依托基层院系团委的资源与支持,扩大参赛面,广泛收集参赛作品。
围绕竞赛打磨精品。抓住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的契机,设计筹办“科技论坛”、“创新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园内普及科技创新之风,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氛围。对入围比赛的“挑战杯”作品进行层层筛选、严格评审和不断完善,并把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校内宣传推广。
保障经费扶持重点。各高校组委会对入围比赛的作品要进行充足的经费保障,比如可以申请各校科技处提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预研项目”,针对科技作品类型项目投入大的特点,加大经费的倾斜力度,使得作品的后续修改和不断完善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外推作品。
加大奖励鼓舞士气。根据每年各高校各自的评优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对“挑战杯”的优秀组织单位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对脱颖而出冲击本届省赛、国赛的作品进行立项支持以进一步修改,并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对有望备战2012年“挑战杯”创业竞赛的作品进行校级重点立项支持。
推广阶段
捆绑科研机构。一方面精心包装、大力培育大学生科技作品,一方面不断加强与校科技处的紧密合作。积极申请科技处设立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资金来孵化优秀的学生作品。同时将较为成熟的科技作品信息发布在相应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网站上,同时将实物样品展示于学校或者市内省内的展馆中,争取让更多公司获得了解项目、选择项目的渠道。
搭载创新平台。将获奖优秀的科技作品制成展板、宣传彩页、视频光盘等资料并配发到学校在各地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中,利用校外的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扩大科技作品的宣传力度,以期引起更多公司家们的关注。
参与产学研对接活动。高校团委及相关部门还应参与各地举办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收集公司的需求信息并与在手的科研成果进行比对,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关公司对接,提高成果转化的几率。同时搭建起与政府的沟通联系机制可借助的影响力为校方与公司的合作洽谈牵线搭桥,提高转化的成功率。
实施阶段
专业上进行技术指导。当作品转让公司后,指导老师可以利用暑期等空闲时间安排同学入住公司机构,与厂家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讲解产物的设计思路、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移交技术资料等。
配合公司进行产业化。一个产物的成功上市需要完成从功能样机到产物样机再到商品的一系列转化,功能样机的研发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产物转让公司后,项目组成员需要协助厂家完成产物小试、产物中试、产物检验等阶段,以确保程序的顺利进行。
增值的市场调研服务。为了使得作品可以早日转化为产物并成功上市,高校还要根据项目的内容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和调研队伍,针对作品做各类市场前景、产物使用状况的调查,该报告将更有利于公司厂商对作品进行定价、市场推广、营销渠道等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事项
市场需求是成功转让的关键因素。公司生产的原动力是盈利,只有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物才会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参赛团队和校方应相互配合,做好并利用好各种市场需求的调研,挖掘商机,按照调研结果完善产物功能,这一点将是作品可以成功转化的关键点。
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增加转让的砝码。目前全社会正处于发展创新经济的新阶段,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以使公司顺利转型,但中小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直接引进具有知识产权的项目是一条捷径。
成果转让不等于万事大吉。成果的完成只是一个产物成功上市的第一步。产业化阶段要比研发阶段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因此成果转让后,切忌万事大吉、不闻不问,要积极协助厂家并参与到产业化的每个环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