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仙林模式”社会管理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会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911制品厂麻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作了主旨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仙林模式”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示范性,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探索,是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的有益实践实践,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又一个创新,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
据悉,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在全市率先实行社会管理网格化。该街道构建了叁级网格体系,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把街道分成6个一级网格,下辖40个二级网格、1144个叁级网格(驻街单位),覆盖辖区25条道路、908家五小行业、1341个楼栋。“街道机关除保留少量机动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级二级网格,”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形成了一种“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机制。街道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信访稳定、社区管理等社会管理内容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仙林模式”实施一年多来,街道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显着提升,街道在每月南京市城管考评中由过去的20多位一跃为排头兵,连续6个月排名第一,被列入2010年南京市城市管理十大创新项目;党群干群关系日益融洽,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管理良好局面。
主题论坛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911制品厂麻花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范从来等多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发言,就“仙林模式”这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总结了“仙林模式”的核心理念与主要特点并提出建议。
据介绍,“仙林模式”的核心理念为:“云管理”理念、群众自组织服务理念和协同发展理念。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环节精细化、管理流程高效化。 其基本内涵为“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组织架构是“一张网络、四个中心”。其中,“一张网络”是指将街道所辖区域作为一张社会管理网,并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楼栋等为基本单元,根据人口、面积、资源、事务等合理划分网格,覆盖所有社会管理对象,细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事、落实责任人、严格责任制。“四个中心”是指依据街道社会管理对象的特点成立网格服务中心、高校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服务业发展中心,统筹协调、专业推进网格中的各项管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