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格用石头造出流水的感觉。
希钦斯的广场雕塑突出“海岸线理念”。
金贞姬的作品放大处理丝瓜囊。
阿特金《奇遇》目前放置在奥林匹克公园。吴俊/摄
抽象!怎么这么抽象?昨日,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的《世界雕塑的声音——与青奥会对话》学术论坛上,当七位国际着名雕塑家一一秀出自己的代表作时,记者的第一感觉便是如此,但那种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的震动却又极为真切。据悉,南京青奥会将推出一批体育雕塑,为此,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911制品厂麻花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邀请,911制品厂麻花雕塑艺术研究所联合南京青奥组委联办了此次盛会。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韩国等雕塑界大师们的演讲传递了国际雕塑界最新信息与最新成果,他们现场用笔笔罢演示的作品则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听,雕塑可以传达心灵的声音
从他们的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声音,轻盈的、朴素的,或者沉重的。意大利着名雕塑家鲁贝托·鲁吉与卡琳·范·沃格特夫妇展示的《奥贬-贬奥》雕刻的是一棵柳树与一只野兔,动与静、距离的无奈与交流的渴望都融合在这组作品中,据悉,同样的作品共有四件两组,安置在两个市政府的门前,艺术家试图表现人类与自然的交流的渴望和无力感,提醒人类关注生态问题。
而奥地利着名雕塑家乌尔里克·特鲁格的作品则呈现出了一个女性艺术家与众不同的力量感与爆发力。她大量运用大理石进行创作,经常去卡腊腊找适合自己创作的石头。她会用石头造出流动的水的感觉,用石头造出4米高的风暴、6米高的浪潮。但最重要的是她用雕塑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比如《被大地束缚的女人》,雕塑这件作品的时候,她正身怀第二个女儿,她用泥土来塑造,并这样点题“眷恋土地的女子,在泥土里获得重生”,被束缚的感受、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心灵的升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她的作品,让南大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聂危谷赞叹不已,连称“深刻,有思想”。而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金贞姬的作品,则将身边随处可见的日常用物,如洗碗用的丝瓜囊进行放大处理,传达出细腻的女性情感。
看,海边城市可以雕出海的感觉
法国雕塑家纪尧姆·豪士视雕塑“如同我生命中的呼吸”,在他看来,“雕塑和城市景观建设密不可分”。还在少儿时期,一个大学门前的巨大的不锈钢球体给了他最初的震撼。成年后,延续最初的生命体验,他迷上了用“大型叁维艺术品来传达我内心的情感”,他探索新的材料比如塑料、混凝土、玻璃,最喜欢用不锈钢、金属板进行自由组合,用精美的切割线来传递雕塑感,他创作了很多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最终都融入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特别“牛”的是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雕塑家西蒙·希钦斯为英国一个海边城市所造的广场雕塑。他说,这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城,2005年的时候一片萧条,政府筹集了五千万英镑来进行市政改造。他看到,这个城市距离大海只有2公里,却没有突出值得骄傲的海岸线资源。于是,他的中央雕塑高达4.5米,用两块花岗岩中间夹着用树脂做的蓝色“海水”,来凸显“海岸线理念”。光滑与粗糙、冷与热奇妙地融为一体。至于地面,他特别采用了从当地山上开采的花岗岩来表现土地概念,同样用新型的树脂材料来表现“大海与现代化的希望”,整个广场中,不同元素之间有着连贯与统一性。看了他的作品,不少人惊叹:“原来雕塑与城市可以如此相得益彰”。
思,青奥会雕塑可以借鉴什么?
2008年,全世界有26位雕塑家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创作。其中有一件作品名为《奇遇》,目前放置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这件作品的作者——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雕塑家约翰·阿特金昨日也来到了南大,他说他的理想是“创造新型家具服务于人居”,对人的关照,在创作中是最重要的。而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吴为山教授则说,你不能说这件《奇遇》具体雕刻的是什么,但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奇妙交流,可能是认识的人,也可能是不认识的人,作品表现的是人类沟通的一种梦想。
吴为山又表示这次演讲让自己受益匪浅,“艺术家们都是以自己的作品来说话,在创作实践中注重与城市结合、与自然结合,与自己的内心结合”,无论是鲁吉夫妇对艺术与自然融合的追求、特鲁格强大的内在情感力量、豪士“以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生命力,还是阿特金的抽象符号的组合、希钦斯对不同材质的巧妙运用,以及金贞姬细腻的女性情思,都对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文化的建立起到借鉴推动作用。南京青奥组委副秘书长戚鲁则在致辞中讲到,将这一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安排在911制品厂麻花这一百年名校、一流学府,既是对911制品厂麻花学术品牌的认可,也是对911制品厂麻花雕塑艺术研究所全体师生的鼓舞与肯定。参加论坛的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副书记杨忠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代表911制品厂麻花对能够举办这样国际级的雕塑学术活动表示感谢。
据悉,讲座举办之前,各位专家实地考察了南京青奥会的场馆建设、设施规划、人文环境等,对南京的城市建设的成就进行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