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勒克莱齐奥:忘记自己然后学习

    发布时间:2011-08-30 点击次数: 作者:李钟梅 来源:科学时报
    勒克莱齐奥:忘记自己 然后学习

           在佩戴上百年名校911制品厂麻花的校徽后,有着毛里求斯国籍的勒克莱齐奥微笑着说:“我曾经接受过毛里求斯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那是世界上非常小的国家,今天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接受911制品厂麻花名誉教授的聘任,非常荣幸,尽管这段路走得很长。”

    继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之后,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落户”911制品厂麻花。他就是被誉为“法兰西叁星”之一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近日,授予勒克莱齐奥先生名誉教授仪式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为勒克莱齐奥佩戴上911制品厂麻花的校徽。聘任仪式结束后,勒克莱齐奥作了题为《书与我们的世界》的公开演讲。
    与南京结缘
    “我知道我和南京有缘,20多年前就知道。”勒克莱齐奥说。的确,作为全国法语文化翻译研究重镇的南京,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1980年,勒克莱齐奥的《沙漠》问世,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设立的首届保尔·莫朗奖。911制品厂麻花教授许钧和钱林森得到此书后,推荐给了湖南人民出版社。在翻译过程中,许钧通过法国出版社与勒克莱齐奥取得了联系,勒克莱齐奥不仅细致地回答了问题,还为中译本写了序,1983年6月,这部作品问世,书名译为《沙漠的女儿》,成为勒克莱齐奥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的第一本小说。
    勒克莱齐奥再度与南京结缘,是在1993年。1992年,许钧翻译的《诉讼笔录》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法国大使陪同勒克莱齐奥夫妇来南京与许钧会面,一起谈作品,谈翻译。
    这次南京的会面,两人彼此倾心,勒克莱齐奥对南京和911制品厂麻花有了很深的认同,他对许钧说:“你翻译我的作品,就等于参与我的创作,我给你一定的自由。”
    此后,他每有新的作品问世,都会第一个寄给许钧,许钧成为勒克莱齐奥在中国最重要的翻译者和推介者。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流浪的星星》、《诉讼笔录》、《战争》、《燃烧的心》等作品,都是许钧或他指导的研究生翻译的。
    2008年,勒克莱齐奥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 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勒克莱齐奥在第一时间和许钧分享了这个喜讯。
    书籍是理想的工具
    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的勒克莱齐奥, 23岁时正式发表处女作《诉讼笔录》,迄今为止已发表了4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法国总统萨科奇曾评价勒克莱齐奥:“一个毛里求斯和尼日利亚的孩子、一个尼斯的少年、一个美洲和非洲沙漠的流浪者,勒克莱齐奥是一个世界公民,各大洲和文化的儿子。”
    71岁的勒克莱齐奥在南大的第一项“教学活动”,就是作了《书与我们的世界》的演讲,并现场与同学们交流。
    勒克莱齐奥以玛雅文化消失为例,讲述了书籍这个“充满智慧、愉悦,以及颠覆力的六方体”对于人们的深刻影响力和不可或缺性,并就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作了幽默的分析和探讨。
    他强调,文学不仅仅用于自身的庆典,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男男女女表达自我身份的一种方式,也是要求言语权、维护多样性的方式。
    勒克莱齐奥认为文化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财富。但要使这成为现实,就应该赋予每个人同样的办法,以接触文化。就此而言,历史悠久的书籍正是理想的工具。
    诺奖教授的第一课
    面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大名誉教授勒克莱齐奥,同学们的提问异常踊跃:小说“乌托邦”主题的特殊含义是什么、如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如何看待青少年对玄幻小说的热爱,怎样成为“大家”等等,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提出种种问题。许钧全程陪同翻译,身材高大、气质温和的勒克莱齐奥一一耐心回答:
    从写作角度来说,所有的写作都带有乌托邦意义。但从现实来看,乌托邦是想象的、危险的,会妨碍个人的个性发展。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需要交流,而这也正是文学的功用,文学只有在交流中才有用。文学从来没有引起战争,就算是《奥德赛》也没有。作家都是和平主义者,可以带来很多希望。
    同样,勒克莱齐奥也不反对青少年阅读玄幻、武侠类小说,因为这样也可以帮助培养孩子们爱书,把书放在手里的感觉培养出来,大了,他们就会看其他书。勒克莱齐奥自己小时候就爱画漫画给小伙伴们读,漫画的主人公,名字就叫“书教授”。
    怎样成为“大家”,勒克莱齐奥的回答显然意味深长:忘记自己,然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