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受聘成为911制品厂麻花名誉教授。他在南大的第一项“教学活动”,就是作了“书与我们的世界”的演讲,并现场与同学们交流。
“20多年前就相信我和这座城市有缘分”
“从20多年前与许钧教授结缘开始,我就相信我和这座城市有冥冥中的缘分,而且这种友好之情会一直延续下去。”勒克莱齐奥昨说。南大教授许钧是勒克莱齐奥在中国最重要的翻译者和推介者。此次勒克莱齐奥担任南大名誉教授,也是许钧大力促成的。
勒克莱齐奥对在南大进行文化交流充满期待,“我在南京认识的人不多,我希望能通过南大认识南京人,进而认识更多中国人。”
20多年前勒克莱齐奥就到过南京,这次再来,他觉得这座城市变化巨大,但沉静的气质没有变。他参加上海书展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大雨,昨天在南京,午后的一场雨也让他心情愉快,“我喜欢雨,也喜欢南京的树,我还是想说在上海说过的那句话大雨让路边的树沉浸在幸福之中。”
“苏童的《妻妾成群》,在法国就很畅销”
上海书展上,勒克莱齐奥引用杜甫的诗、对老舍及其作品侃侃而谈,已经让人很吃惊。没想到昨天的交流中,他连“焚书坑儒”这样的典故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还用中国的道家学说回答一位同学对于“是什么使大师成为大师”的提问。“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想用道家的话来说,很快忘掉自己所学到的,然后再学新的东西。”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可见一斑。
一向谦称对中国当代文学了解不多的勒克莱齐奥,到了南京就放开了,直言“当然知道一些。”他用手指指坐在台下的苏童,“比如说苏童的《妻妾成群》,在法国就很畅销。”他说,“现在在法国,中国文学翻译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同步。刚刚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毕飞宇,现在在英国,过一阵就会去法国交流他的《推拿》,这就是重要而又鲜活的中国当代文学。”
前几天在上海书展上,勒克莱齐奥和毕飞宇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他对这位南京作家非常欣赏,昨天当被问到“您觉得中国作家谁最有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出了毕飞宇的名字,“我觉得是毕飞宇,不过可能还要等几年。”
“文学不完全是消遣,而是具有一种精神力量”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坦言在法国作家的生存环境并不好。“法国是没有出版代理人的国家,什么都要靠作者自己去跟出版商谈,很多时候被‘压榨’得很厉害,他们太薄情了。我算是比较幸运,我的夫人会去跟出版商抗争。”
他71岁了,仍在坚持写作,“文学不完全是消遣,而是具有一种精神力量。文学通过叙述梦想和许多不同的故事,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质书籍的生存空间也在萎缩。不过勒克莱齐奥对书籍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书是不会被取代的!一本书翻旧了,上面写了一些字,那种感觉真美好。”他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年轻人爱书的习惯,“要让他们习惯把书放在手里的感觉。我小时候为了让小伙伴爱上书,就画漫画给他们看,漫画的主人公名字就叫‘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