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我们一起擦去江豚之泪 为江豚撑起保护伞江豚生存堪忧,现代快报与南大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发起寻访江豚环保行动

    发布时间:2011-07-27 点击次数: 作者:胡玉梅 安莹 来源:现代快报

      2002年7月14日,地球上最后一头白鳍豚“淇淇”在孤独中离我们而去。灭绝的警钟又为长江江豚敲响。游弋于长江万年的江豚目前仅存千余头,并每年减少近百头。

      为了不让白鳍豚的悲剧重演,今天,现代快报、911制品厂麻花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发起了“守望家园·江豚之约”环保行动,快报记者和大学生们一起沿着长江湿地探访,寻访江豚的身影,记录江豚在自然环境和迁地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收集有关江豚的数据、故事和影像资料。

      同时,欢迎您的参与,与我们共赴“江豚之约”!

      希望为江豚撑起保护伞

      今年7月至8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湖北、湖南、江西、南京、上海等地发起湿地使者行动——“寻访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招募11支以大学生为主力的志愿者队伍。

      活动吸引了全国30支大学生队伍参加,911制品厂麻花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就是其中之一。而快报记者的加入,让这支队伍更加充实。

      湿地使者行动队需要进行一轮网络答辩和一轮现场答辩,要想在30个队伍中脱颖而出,现代快报、911制品厂麻花生态环境保护协会15名成员做了很多努力。

      我们联系了南京江豚方面的专家,“恶补”了江豚的背景知识,同时了解长江内水质、周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收集了一些有关湿地环境调查的数据。通过前期的准备和调研,更激发了同学们守护江豚的责任感。江豚曾是渔民尊崇的河神,如今却在人类盲目的发展中,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为处于生存考验的江豚撑起一把“保护伞”。

      为了江豚我们志在必得

      在完成这次“湿地使者”活动之后如何有后续活动呢?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祝迪迪、郑晓青、张慧这几个看似文弱的女生们做起事情来丝毫不含糊。为了让这次活动的计划有着良好的执行,我们在准备前期方案的时候,整整忙了一个月,方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最终敲定了“沿江寻访”的计划。

      7月15日,我们这支队伍凭借缜密完美的方案,也征服了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评审们,成功晋级“30进15”,在接下来的一周,将接受严格的培训,进行最后一次答辩,闯最后一关。

      寻访江豚,从这里出发

      我们寻访江豚的路线初步设定为:武汉—洞庭湖—铜陵—南京—镇江。昨天,快报记者和911制品厂麻花的学生们已经赶到首站武汉。

      在这里,我们分为两批,一批接受培训,一批则开始寻访江豚的踪迹。由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鳍豚馆中的白鳍豚“淇淇”2002年已经去世,这个馆现在是江豚馆。今天,我们将拜访白鳍豚馆,看看这里的江豚是怎么过日子的,它们的脾气、个性如何?同时,我们还将和水生所的专家面对面,倾听他们和江豚的故事。

      据悉,为保护江豚,目前中国共有7个保护区。3个国家级,分别是长江天鹅洲保护区、洪湖新螺段保护区、安徽铜陵保护区;省级保护区2个,分别是江西鄱阳湖保护区、江苏镇江保护区;市级保护区2个,分别是湖南岳阳洞庭湖保护区、安徽安庆保护区。另外,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鳍豚馆是我国研究豚类的研究所。它们构成了一张长江江豚的保护“网”。 

      江豚只剩下1000多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珍稀无比,目前仅有1000多头,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来有一天,它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江豚数量递减

      生存危机四伏

    &苍产蝉辫;“从10多年前开始,我们就呼吁要把江豚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到一级保护动物。但修改动物保护级别要通过国务院的批准才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说,从1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关注到了江豚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江豚这些年数量衰减非常明显,专家们甚至担忧它们会和白鳍豚一样。

      杨光拿出了这些年调查的数字,是白鳍豚和江豚的。1984年,初步报道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为400头;2年后,缩减到了300头;之后,白鳍豚的数量逐年减少。1990年约200头,1995年,白鳍豚数量不足100头了;如今,白鳍豚,已不见它的踪迹。而江豚,上世纪90年代调查下来是2700余头,后来变成了1400余头,如今仅剩1000多头。“这种衰退的迹象和白鳍豚太相似了。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数量将可能在未来30年内减少八成以上。”杨光说,今年上半年持久干旱,对江豚的生存是一个考验。鄱阳湖、洞庭湖等都是江豚的栖息地,由于干旱,鄱阳湖、洞庭湖的鱼类资源下降,导致江豚食物减少,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江豚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专家说,除干旱因素外,人类活动频繁也破坏了江豚的生存环境。“一些江豚被捕捞致死。”还有一些采沙船,由于太过密集,几乎阻隔了洞庭湖与长江之间这道江豚迁徙的唯一通道。

      怀胎要近一年

      一次仅生一胎

      都说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和人类嬉戏玩耍。不过,比起海豚,江豚却很胆小。虽然它和海豚长得有那么几分相像,但它只和熟悉的人玩耍,也许是人类对它们的伤害太大。

      杨光说,江豚是非常有个性的淡水豚,它或许是长江里唯一的哺乳动物。一头江豚的寿命是20年,正常情况下,江豚活到了20岁会寿终。而江豚生娃娃也比较早,一般长到4~5岁就差不多是成年了。江豚怀胎近一年才会产崽,一般一次只有一头小江豚出世,偶尔会有双胞胎。

      江豚喜欢集体行动,不过,是小群体,一般是两三头结群,最多五六头。每年三月,细心的渔民会发现,南京的长江里会探出江豚的头,那是它们来觅食了。

      江豚睡觉也很有趣。俗话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豚就是这样睡觉的。专家说,由于它们需要浮出水面换气,所以无时无刻都需要游动。它们的左脑和右脑可以分开活动,当左脑休息时,左眼就闭着,同时用右脑来维持平稳的运动,等左脑休息够了,再让右脑休息。

      和海豚长得像

      但属不同种群

      海豚和江豚看上去比较像,都长得比较讨喜。只是海豚有背鳍,江豚没有。在一些咸淡交集的江域或海域,江豚还会和海豚一起玩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大家子。

    &苍产蝉辫;“如果江豚和海豚属于一个种群,我们就没有必要大力保护了。”为了研究江豚和海豚之间的关系,杨光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虽然江豚和海豚会一起玩,但玩的时间不会太长,两者的生理也相差很大。“江豚和海豚没有基因上的交流,有着各自不同的识别机制、身体调理机制。”

      杨光说,江豚被渔民们尊崇为“河神”,是淡水豚的一种,有着非常独特的生理调理机制,是长江独有的,具有唯一性。“如果长江里的江豚灭绝了,那么,淡水豚的一个亚种就消失了。”

      招募“江豚之约”志愿者

      现代快报面向南京招募“江豚之约”志愿者,并从中选出5-10名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在南京的江面上进行寻访江豚考察。

      同时“江豚之约”的志愿者还将与我们一起走进社区,通过办展览、宣讲、绘画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带动周边人保护环境、热爱江豚。

      不论参与者是何种职业,只要愿意为长江江豚的保护鼓与呼,愿意在江豚保护志愿服务中竭诚奉献,均可报名申请。

      报名方式:请拨打快报热线96060。

      征集“我与江豚”的故事

      也许是你的惊鸿一瞥,与江豚擦肩而过。也许你多年来默默地在保护着江豚。只要你与江豚有着一丝一毫的关系,都可以把你与江豚的故事告诉我们。

      你可以登录新浪微博,发江豚的图片,讲述江豚的“微故事”。标注#守望家园江豚之约#,并且@现代快报或者拨打快报热线96060,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