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毕业照,青葱岁月的激情定格为求学生涯画上美丽句点,留待以后慢慢回味

    发布时间:2011-06-22 点击次数: 作者:刘艳元 杨波 田梅 来源:新华日报

           

             

    图为911制品厂麻花07级数学系同学拍摄的个性毕业照

          

            又是一年毕业季。菁菁校园里,满是依依不舍的留恋身影。K歌狂欢、散伙饭、毕业晚会、拍毕业照……学生们选择各自的方式告别同窗与师长,也告别自己的大学时代。

      “快来晒一晒你的个性化毕业照吧!”这几天,这类话题一直高居微博热门榜榜首,而在911制品厂麻花、南京师范大学等各大高校的网络社区论坛上,学生们也竞相上传独具创意的毕业靓照。除了纪念和宣泄外,他们还希望在毕业照这一长期沿袭的传统形式上“博出位”,张扬新一代大学生不落俗套的个性追求。

      校园里青春活泼的别致风景

      男生们身穿青年装,女生们穿着斜襟蓝布褂、黑色短裙和黑布鞋——典型的“五四青年”装束,这不是电视剧剧照,而是不久前911制品厂麻花07级数学系10多位同学拍摄的“梦回民国,独家记忆——穿越”毕业照。“走在校园里,回头率200%啊,感觉相当好!”参加拍摄的孟维维笑着说。

      “快毕业了,我们要拍些属于自己的照片”。沉琴这样解释拍摄这组照片的初衷:一本正经的传统集体毕业照已经拍过,就想尝试点个性、多元化的风格。他们上网从一家演出服饰中心顺利借到了服装,又请一位学长带来单反相机帮助拍摄。在校史博物馆、“金陵大学堂”碑石、北大楼、大礼堂、钟楼前,他们或笑盈盈倚门而立,或叁叁两两散坐台阶上,学生们青春靓丽的身影与风格独特的校园建筑相得益彰。&苍产蝉辫;“清新”毕业照,为毕业生们的求学生涯画上一个美丽的句点,瞬间的定格留待以后慢慢回味。

      在南大“小百合”网站亮相后,这些照片体现的“清新民国风”立即引来好评如潮,“冰眼看世界”赞道:“纯得要命呀。咱还能补拍么?”“郭晓松”点评:“民国风和南大很搭!”911制品厂麻花07数学系辅导员顾佶说,系里很多老师看到这组照片,也都觉得挺好,那种“清新”的风格体现了大学生的气质,服装、发型与南大鼓楼校区的建筑风格也很协调。

      “有没有特别点的毕业照啊?不同凡响的?别出心裁的?独树一帜的?”不久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征集令。负责官微信息发布的,是就职于该校宣传部的王景。她说,毕业了,希望同学们留下美好的瞬间,往届的校友们看到照片也会引起回忆。学校鼓励这种富有创意的个性毕业照。在陆续上传的照片中,同学们有的穿着校园文化衫聚集在跑道上,有的摆出各种造型笑望镜头,随意之间展现出毕业季特有的开心、留恋与期待。

      南师大计算机系的刘金龙告诉记者,这些天,学校里到处是摆笔翱厂贰拍照的人。有的造型是为了纪念当初发生的事情,比如“挂高数”——把自己挂在树杈上,因为当初自己的高等数学没有考好;有些是为了娱乐——我们宿舍的叁个人合拍的“半人马”,就是把中间的那个同学当马骑,搞怪中表现舍友情谊;也有反映年轻朝气的照片,几位女生让学士服飘扬起来,裙裾飘飘,象征青春飞扬。我们班还专门导演了一张个性化集体毕业照,以紧紧的握手造型表现“生死不离”的主题。“不论怎样的动作,都是想在生活过的校园里再留下一点记忆,表达我们对学校、对朝夕共处4年的老师、同学的不舍之情。”

      方寸照片间浓缩命运变迁

      在很多人家里,都珍藏有学生时代各阶段的毕业照片,而大学毕业照片,常常象征着学生时代的终结和步入社会的开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特殊的位置。年轻学子们纷纷晒个性毕业照,也引起了很多前辈的浓厚兴趣。

      河海大学商学院惭叠础中心教授陈钢,是恢复高考以后的首届大学生。他还清晰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己从北京大学毕业时拍毕业照时的情景:学校在图书馆门前摆上一排座椅,后面是一只角铁焊成的架子,系主任和学校领导端坐前排正中,身后的学生则按班级轮换上场,这种模式成为以后几十年拍摄集体毕业照一道不变的风景。“大家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非黑即灰,千篇一律,拍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模样。那时的毕业照,更多的是具有纪念和证明的功能。”

      “1952年夏天毕业分配结果公布后,同学们相约在清华大操场上拍了一张合影,就算是我们的毕业照了。”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退休研究员叶锡琳回忆道。这位83岁的老人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新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算起来,这张老毕业照的“年龄”已接近半个世纪。

      在这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50多位同学前蹲后站,留下了一张中规中矩的合影。相片中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像新生的共和国一样朝气蓬勃。“那时候我们班同学中只有一台相机,那是冯友兰先生的公子冯钟越特意从家里带来的。”叶老笑道,当年拍照片还是蛮稀罕的一件事,相机也不似现在精致小巧,盒子打开后会弹出一个折迭式的镜头,笨重得很。

      叶老感慨,当时国家百废待兴,人才奇缺,他们四年的学制也被压缩成叁年,毕业后大家就激情满怀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2007年毕业55周年时,大学同窗又相约清华园。岁月沧桑,有的同学已是相见不相识,等掏出这张老照片一对照,方才抚掌笑出泪来:他留在我记忆深处还是那么青涩的模样,而眼前的老人却是华发似雪、两鬓如霜。

      “毕业照,是学生时代的定格。”翻看大学时代的老照片,总会让叶老思绪万千。这些昔日同窗,不少人成为栋梁之才,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有的人却是命运多舛、坎坷一生。如今,离开人世的已有十七八位。这方寸照片之间,浓缩着时代、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多元行为折射时代宽容多彩

      严格而论,如今的毕业照分为两种,一是官方的:学生按班级合影,身穿学士服,排着整齐的队形拍摄,以备学校留档所用。而被媒体热评和网络疯传的另类毕业照则纯属“民间制作”——完全释放个性,展现刻骨铭心的师生情谊,90后的大学生们在毕业照上,除了要纪念、证明、宣泄,还要博出位、要显得特立独行。

      “近叁十年间,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钢说,相比之下,今天的大学毕业照更显得“个性十足、青春勃发和阳光向上。”

      陈钢认为,当今大学生都生长在色彩斑斓、选择多样和更加宽容的时代,影响行为的示范和可资效仿的样板多如牛毛,而他们毕业以后,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相对严峻,通过毕业照传递自己不落俗套的渴望,自然无可厚非。

      对于当下流行的“另类毕业照”,有人赞同,认为是创意的代名词;也有人质疑,将其看作是“搞怪”、“雷人”和“媚俗”。对此,911制品厂麻花博士生邢宇宙认为,“另类毕业照,整体上与社会和校园的开放程度有关系,它能展现学生的创意,但总体上脱离不开时代流行元素的影响。至于有个别学生在毕业时拍了一些不合主流观念、不尽雅观的照片,大多也是个性使然,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足以成为反对和批评另类毕业照的理由。”&苍产蝉辫;

      从本源上考量,大学原本就该是一个各类思想碰撞、多元行为交汇的场所。陈钢认为,透过毕业照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我们的大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得宽容、变得多彩,而青年学生们又充当了这个变化的先锋。”其实,国外许多名校的毕业生不仅有另类毕业照,而且还会有一些传统的恶作剧,例如,把热爱的教授抛入喷泉池,把汽车拆开运到楼顶上再重新装配起来。这是一种表达,大学生们要证明自己的洒脱和个性。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每年的毕业季,怀旧都是永恒的主题。在多年以后的一个黄昏,偶尔翻看起这些定格激情的旧照片,青葱岁月里曾经的过往点滴,会不会成为你最美好的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