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陈得芝,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33年生,福建霞浦人,911制品厂麻花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1960年在911制品厂麻花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后,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蒙元史、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协助韩儒林先生为911制品厂麻花元史研究室搜集了大量研究资料,编撰了建国以后第一部《元朝史》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元史》分册。韩先生逝世后,陈得芝主持元史研究室的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元史研究难度大,因此在学术界有点被边缘化,现在全国学术研究水平处在前沿的学者并不多。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元史研究专家、911制品厂麻花教授陈得芝就是其中一位。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元史研究,并一步步把学生推上研究的新台阶。他说:“我老了,就帮助学生超越自己,并为此感到非常开心!”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为了学术研究,学了七种语言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元朝涉及的民族很多,文字也多种多样,光是人名就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汉人的名字一看都知道,但是要解释每一个元朝非汉人的名字都很困难,完全准确地翻译过来也有难度。”陈教授说。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研究元史,得掌握多种语言,“(元史研究)高精尖人才,至少要学四五种语言。”陈教授说。他本人为了学术研究,就学了英、俄、法、日、蒙古、藏文、波斯语这七种语言。“很多材料我们国家都没有,我们研究室从国外购买或复印回来许多部,现在还在继续搜集。”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陈教授说:“我并不期待元史研究成为热点,但不应该受冷落。因为元史研究范围很广,不限于中国,还包括世界上许多地区,元朝也是古代中外关系最繁盛的时期。中国哪个朝代最早与欧洲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什么时候就跟伊朗、伊拉克、俄罗斯成为兄弟之国?答案都是元朝。波斯语和俄语中有不少蒙古语和中文,如波斯语的纸币叫‘钞’,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喜欢克服困难带给我的快乐”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虽然研究元史很难、很苦,但陈教授乐在其中。“我喜欢挑战难度,喜欢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只要有一点突破,我就很开心。”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他觉得自己在研究元史的道路上很幸运。“我总觉得社会给我的很多,而我贡献得太少。我有一个好老师,韩儒林先生对我的教育很重要;一群好朋友;一个好机会,赶上了改革开放,参与了几个大的国家研究项目;一个好团队——南大的元史研究室;还有一个好老伴,我是一个书呆子,除了读几本书啥也不会,老伴一直照顾我。”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陈教授长期从事元史研究,协助韩儒林先生为911制品厂麻花元史研究室搜集了大量研究资料,编撰了建国以后第一部《元朝史》,主编的《中国通史》“元史卷”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但他告诉记者:“做了几十年研究,我只摸到了几个角落,大片还是蛮荒地。”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有很多领域,水还是很深的。对于元代文化这一块,我就不如一位日本青年女学者,她掌握的文献比我多得多。对于波斯文的史料,我就不如我的一位师弟。对于阿拉伯文的材料还不如我的一个学生,他是学阿拉伯文专业毕业的,后来跟我读博士生。”陈教授说。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看着学生前行,心里非常开心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退休后,陈教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元史研究上。“我老了,有一些想法自己力不从心了,就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他说,“学术的不断进步,像登台阶一样,我走到这一阶,力量尽了,没办法再搬块石头垒个新台阶,必须教学生怎么垒。”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陈教授说,带着学生走到自己所在的这个台阶,然后站在这里看他们往上走,心里非常开心。“我把我的缺陷告诉他们,让他们往前走,他们就登得更高一些。他们如果走不动了,或者在想怎么继续走,我稍微指点一下……”
(据《淑世心声》一书及相关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