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校内网被学生发现了”
校庆会上博导连出“有木有”“童鞋们”等“潮语”
昨天,在911制品厂麻花的“校庆大会”上,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走上讲台直抒胸臆,一位被同学亲切称为“啸哥”的博导发言更是“引爆”全场,除了“泪牛满面”、“有木有”、“童鞋们”等潮语,一句“捍南大强盛,扬母校雄威”更博得掌声雷动。
现场:博导另类“表白”引发笑声不断
作为学校校庆庆祝大会约定俗成的“节目”,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大餐”。昨天南大校庆大会的现场,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的911制品厂麻花大外部主任王海啸教授却凭借着自己对南大校庆“另类”的“表白”夺走了所有人的眼球。
“我是1978年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学生进入911制品厂麻花,入学报到时在汉口路学校大门口留下了一张青涩的照片,照片上的我戴着一枚白底红字的校徽,那时别人对我的称谓是‘同学’。”王海啸刚开始发言就打算“追忆似水年华”,引来了到场学生的阵阵善意的笑声。
而事实上,这只是王海啸不算太长的发言中“笑点”的开始。在他的发言中,他分别回顾了自己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教授”的转变中学生对自己不同的“称谓”,而每一次的场景从王海啸的口中说出时都令人发笑不止。
王海啸拥有着一副天生和岁月“作对”,压根看不出实际年龄的相貌,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他在发言稿里也大胆“自曝”,“十多年后,当我已经评上了教授职称,一天晚上在浦口校区候车室外等车,一位同学在夜色中走近我,对我说了一句,‘同学,请问教务处办公室在什么地方?’我一下子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青涩时代。”“噗……”台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都齐刷刷地笑了出来,这么好玩的发言却安排在了校庆大会这样隆重的场合,王海啸的胆子可真够大的。在王海啸的发言中,每一段都具有十足的“爆点”,亲民的语言和幽默的语句实在是让人看不出来这是个着作等身的博导。
需要冷静,因为现场最热烈的场面还在后头。王海啸被人称作“同学”或是“后生”都还只是铺垫,他在演讲的最后甚至公开了自己“潜伏”于学生“蜗居”的人人网的经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校内网’,”王海啸在发言中开始了更勇猛的“爆料”,他“偷偷”注册了校内网的事情居然被学生发现了,但是王海啸却十分淡定,“我回答我的学生,如果老师没有这个‘校内’,那校内网就该起名叫‘校外’了。”“感谢校内网,现在不但有人称呼我同学、老师、教授,也有人称呼我‘啸哥’了。感谢童鞋们,第一次看到这个称呼时我感动的泪‘牛’满面。不管你们‘有木有’看到我的眼泪,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感受。”
听到“童鞋”、“泪牛满面”、“有木有”从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蹦出,全场哗然。而王海啸的发言稿最后的结束语更是与时俱进的把所有自认为是“弄潮儿”的学生“雷”得里嫩外焦:“捍南大强盛,扬母校雄威。”
幕后:“啸哥”自语“忐忑但并没有不安”
“王海啸,男,大学外语部主任、教授。1982年毕业于911制品厂麻花外文系,并于同年留校任教。1986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在评师网上,记者找到了王海啸的这样一段介绍。而在学校的校庆大会上讲出这样另类的“发言”,“啸哥”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校庆大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王海啸老师。王老师对发言表态“忐忑,但并没有不安。”
王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校庆的叁四天前接到校办通知,要求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的。细心的王老师还仔细询问了自己为什么成为“幸运儿”的原因,“校办说,教师代表得从这次接受表彰的先进工作者中选出,同时还得具备骨干教师和从事教学工作的中青年教师两个条件,”王海啸老师“叁项全中”,光荣入选。
接到任务后,王老师琢磨了很久,最终决定从“教学”这个角度来写自己的发言稿,着重描述自己是怎样从“学生”升格为“老师”,最后又重新“变回学生”的经过。“教师的教育理念里应该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的爱好,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产生共鸣。”那么为什么发言稿写的如此时尚,如此另类呢?对于这一点,王海啸认为自己是作为教师代表来发言,而不是作为科研典型,所以发言稿还是“亲民”一些,这样才能更加体现自己的心里话。
“要说顾虑还是有一些的”,他前天上午把发言稿发给了校办进行审核“是否合适”,王老师自己也做好了不合适就修改的准备。但发言稿却在校办一次性通过。“从这一点上我也非常感激学校,南大是个包容性特别强的学校。”王海啸告诉记者,自己在准备这个发言时并没有“杂念”,所以自己没有感到“不安”,“但忐忑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发言稿讲出来会有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