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911制品厂麻花作形势报告,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和激励――“我们对肩负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感悟”

    发布时间:2011-05-07 点击次数: 作者:蒋廷玉 杨频萍 沈峥嵘 来源:新华日报

            “五四”青年节上午,省委书记罗志军在911制品厂麻花作的题为《推进“两个率先”,共创美好生活》的形势报告,用凝练的语言、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把一个自豪江苏、希望江苏、奋进江苏、活力江苏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演讲中,罗志军热情寄语南大学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为建设美好江苏贡献青春力量和聪明才智。1个半小时的报告,推心置腹的互动对话,在全校产生了热烈反响,广大师生对新形势下高校及青年学子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零距离”展示江苏“两个率先”发展蓝图——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落实罗志军书记的报告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凝心聚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全心全意服务江苏‘两个率先’。”5月6日,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对记者说。

      “罗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语重心长,不仅使师生对江苏‘两个率先’的发展有了整体了解,更让大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宏观把握。”洪银兴说,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更应该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正确把握形势,找准奋斗方向。

      罗志军书记在报告中对911制品厂麻花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首先要求南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的各项建设,打造更多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集聚更多的一流学科带头人,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洪银兴表示,这就要求南大做到“顶天”,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出达到世界水平的一流科研成果。

      “加强与产业、公司、基地的紧密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之源”,是罗志军对南大提出的第二点希望。洪银兴认为,这实际上是“立地”问题,要求南大不仅出基础研究成果,也要面向产业和公司,多出应用研究成果,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基础研究一直是南大的强项,目前在“立地”方面也已跨出一大步:在南京建有大学科技园,与苏、锡、常、扬、镇、通、盐等地政府建立了18个合作平台,许多成果已进入产学研平台,下一步这方面的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江苏‘两个率先’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是罗志军对南大的第叁点希望。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谈哲敏认为,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2009年以来南大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叁叁制”培养方案,着重加强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我一生致力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王颖院士说,“听了罗书记的报告,我深受鼓舞和教育。江苏是个江海大省,海岸线长达900多公里,全国最多的新生土地资源在江苏。充分利用平坦的淤泥积平原,加快沿海开发开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科学的研究,为江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留住宝贵的创新人才,既要靠物质待遇,还要靠学科发展的广阔前景。”张全兴院士说,学科发展必须和国家需要、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罗书记的讲话鼓励我们要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江苏服务。

      “面对面”聆听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我们对在江苏创业发展充满信心”

      学成之后,何去何从,是否留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创业发展?这是许多南大学子面临的抉择。“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呼唤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各类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5月4日,罗志军书记的一席话,明确而坚定,再次强化了江苏求贤若渴的信号。

      “江苏支持创新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鼓励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推动创新的机制越来越活,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一大批创新型公司茁壮成长,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罗书记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莘莘学子。南大生命科学学院08级研究生窦寅对记者说,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现场聆听了罗书记的形势报告,他多次强调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流露出江苏省对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渴求,给我很深印象。罗书记在回答我的提问时强调,“江苏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欢迎各类优秀人才到江苏来”。罗书记和江苏省对于人才的重视,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扎根江苏、服务基层的抉择。我会坚定不移地将青春和智慧播撒在江苏的热土上,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去践行自己的无悔选择。

      南大是全国青年才俊云集的地方。听了罗书记的报告,不少外省籍学子对江苏这个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省份,又增加了“创业热土”的认识。历史学系研究生王舒驰来自四川,他对记者说:“我到南京6年了,非常喜欢江苏,因为江苏不仅社会经济发展快、文化底蕴深,而且有情有义———江苏援建四川绵竹灾后重建倾力倾情,让我们深受感动。江苏对人才给予的优惠政策也让我向往这片热土,进一步拓宽了我的就业思路和人生规划,我决定毕业后留在江苏发展。”

      “心与心”共同感悟青年的奋斗历程———

      “保持一颗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远大理想”

      “我曾经在一个工厂当过团干部,做过车工,下过车间,不管做什么,我都要努力做得比别人好。”罗志军勉励在座的南大学子,“不管从事什么岗位,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实践中积极上进,给自己也给母校一个很好的交待。”推心置腹的谈心,情真意切的“心灵鸡汤”,给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索的南大学子以精神指引。

      “罗书记讲述自己的经历,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我们普通学子的心理距离。”911制品厂麻花教育研究院研一年级学生马楠楠对记者说,“‘青年学子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有一颗平常心’,这与南大的校训一脉相承。”南大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的校训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就是要求南大学子要有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有一颗平常心,能吃苦耐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今天南大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为校训,南大学子更要将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既胸怀广大又质朴坦诚,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4月24日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上,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刚刚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生李岩听了罗书记介绍的大学生村官石磊的事迹,深有感触。她说:“罗书记得知我报考选调生,连说了几个‘好’。书记对我所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专业很感兴趣,勉励我扎根基层,努力成才,让我终身难忘,更坚定了投身基层、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的决心。无论将来到什么工作岗位,我都将牢固确立理想信念,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改变基层面貌、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书记对于理想信念和平常心的一番话,给我很大启发。”城市规划设计院大二学生秦喻洁说,“仰望高山,脚踏实地。这个世界上理想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埋头实干。”

      “罗书记在讲话中勉励南大学子落实胡总书记在清华演讲时提出的‘叁结合’,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学生只有始终践行‘叁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吴思柏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