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研究生录取名单日前陆续出炉。引人注意的是,以前在名单上唱配角的专业硕士,今年招生规模有了显著增长,以致被称为“异军突起”、“高歌猛进”。
研究生教育开始转型
专业硕士扩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历史转型,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今年起,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进一步扩大招生比例。“去年911制品厂麻花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招生额比例是70%:30%,今年达到了65%:35%,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专硕份额。”911制品厂麻花研究生院副院长许钧介绍说。
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数据,江苏省报考2011年专业硕士的人数达26843人,比去年增加了118%。在复试分数线上也首次与学术硕士平分秋色。
南京航空航天研究生院副院长江驹告诉记者:“去年专业硕士需从学术硕士调剂。今年绝大多数专业不仅无需调剂,还要进行差额录取。”在南大,部分专业硕士的报考热度已经超过了传统学术硕士,如翻译硕士今年只招35人,却一下子有195个人报考。
据介绍,在今年全国49.5万人的硕士招生计划中,专业硕士占30%。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
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真不知是调剂211大学的专硕好还是调剂二本院校的学硕好?”新浪微博上,对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选择是近期的热点。
“由于前两年专业硕士主要从学术硕士调剂而来,竞争小、门槛低带来的生源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对专硕含金量怀疑的主要原因。”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王墨妍说。
一方面是低门槛引发社会质疑,另一方面,不少考生对专硕的应用型目的也并不明确。“反正要读个研究生,专硕考试不仅题目容易得多,而且竞争小很多。”报考南航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的张骁告诉记者,报考该专业学术硕士的考生高达上百人,竞争过于白热化。另外,因为专硕专业考试难度低,一些考生甚至将专业硕士作为转换专业的捷径。
南京林业大学的尤婷最近跑了几场招聘会,“其实我已被保送园林专业硕士了,但总想问问用人单位现在招不招专业硕士,如果认可度太低,我就想放弃保研去工作了。”
目前,大多数新设置的专业硕士还没有市场反馈。911制品厂麻花教育研究院院长张红霞教授说,对高校而言,专业硕士的培养目前处于建设探索期,课程、师资的转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还有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教学模式,甚至自身动手应用的能力也不是很强,给专业硕士布置的课题和论文跟传统学术模式一样,与应用型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
有教育界专家表示,若招生模式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管理模式不变,研究生结构调整,很难实现初衷。
应用型人才培养待探索
据统计,我省去年研究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比例约20%,而进入公司及各行各业的占80%。从就业趋势看,研究生将大量走向社会实践领域。
“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目标跟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张红霞表示,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学位方面的比例确实存在问题。
“我们正试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导师设置、课程安排,培养目标定位、论文设计、市场定位五个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许钧介绍说,去年10月,911制品厂麻花等6所江苏高校入选国家专业学位综合试点。
“从生源就开始进行把关,比如教育专业学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在招生试题上凸显实践知识,锁定最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去进行培养。”张红霞说。
目前,南航已经为专业硕士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并引进一线高水平专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1名公司老师,南医大则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中弱化科研论文发表要求,要求学生3年中有2年半都呆在临床一线,并组织系统的临床综合技能考核。
有关人士指出,西方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培养规模很大,且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培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