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11制品厂麻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成为新学期以来高校新生报到最多的一天。
浩荡送新生:
校园几成“车博会”
用私家车送孩子入学,是近年大学新生报到中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在昨天的新生报到现场,“私车送新”现象有增无减。
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送新生的小车特别多,6号学生宿舍前,沿路两排足足停了近一公里,多数来自我省各地,也有来自上海、山东、浙江、江西等邻近的省份,最远的来自山西,俨然一个“汽车博览会”。
“孩子第一次出远门,送来才放心。”不少家长都这么表示。在南大报到现场,来自张家港的刘老先生告诉记者,孙女考上了南大商学院,开学了七大姑八大姨都想送。最终家庭会议决定,除了孩子父母外,只有爷爷奶奶可以来,5个人正好一辆车。在学生宿舍6幢303室,来自常州的徐婷玉同学正和父母、表姐忙乎着挂蚊帐、铺床。小徐说,父母来送并不代表她不自立,“暑假期间我专门到上海新东方学校住校学习了20天,生平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打理自己的生活,不也是很顺利地过来了?”面对即将开始的独立生活,小徐自信能照顾好自己。
自强学子:
入学事宜自己搞定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与送学“亲友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自带着行囊报到入学的新生也不乏其人。
在南大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前,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卢春花同学,正利用学校提供的免费“亲情热线”给父母报平安。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坚强女孩,独自一人从老家坐汽车并倒了两趟火车,用了40多个小时才赶到南京。“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家人送送也没什么,但我家里很穷,一个人来可以省点路费。而且父母都不识字,也出不了远门。”小卢说,刚上路时她有点害怕,但后来发现车上的人都很热心,对她都很照顾。
推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间女生宿舍的门,一边是忙上忙下的大一新生薛麦,一边是闲站着、无事一身轻的薛妈妈。记者询问得知,来自山西的小薛是第一次离家住校,为了锻炼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薛妈妈决定新宿舍的打扫、收拾等事宜均由小薛独立完成,她则在现场指导。“在家里,不管什么事都是我们家长帮女儿弄得好好的,完全不用她操心。现在不一样了,离家这么远,我们又不在身边,她得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别说,小薛“现学现卖”,事情做得有模有样。
老师忠告:
“装备”豪华并不可取
新生们“装备”如何,颇为引人关注。来自常州的南大新生徐婷玉,开学前父母花了2000多元给她买了一部欧普新手机,惭笔5原来就有,手提电脑本来想带来,后来听说学校不让带而作罢。小徐的父亲告诉记者,此次给女儿置办新衣服等各种行头,加上5800元的学费、住宿费,一共花了1万多元。“考虑还要买些东西,第一个月先给2000元生活费,但我和她约法叁章:以后每月总开销不得超过1200元,超出部分打借条,将来工作后还。”
南京农业大学的新生家长陆先生来自浙江。陆先生说,“家里笔记本电脑是现成的,但感觉儿子平时主要是用来打游戏,怕影响他学习,所以开学没让带来。”
在新生报到现场,南农大邵刚老师介绍,“学校并没有禁止学生带电脑。不过有些学院倡议新生尽量不带,因为大一学生如果自控能力不好,容易跟周围的人疏离,不利于人际交往。”
绿色通道:
让“差钱”学生入学无障碍
“不让一名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进不了大学校门”,这是众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主题词。
昨日上午11:50,来自甘肃舟曲灾区的藏族学生朱鑫,经过23个小时的颠簸,风尘仆仆地和父亲朱永昌来到南大报到现场,立刻被暖流包围:热情的志愿者将他们领到了家庭经济困难(灾区)学生“绿色通道”前,帮他办理学费缓交手续;南大党委书记洪银兴亲手送上500元特困生补助和一套卧具等生活用品。朱鑫告诉记者,他家虽然在泥石流中没有被冲垮,但被大水淹没,至今水还未退去,一家四口只好在外过渡。对于学校给予的帮助,小朱鑫激动地表示:“我们全家都很感动,将来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
在河海大学新生“绿色通道”,记者看到,来自沛县河口镇燕湾村的贫困生李大洋正在父亲和姑姑的陪同下办理新生资助手续。“大洋的妈妈是个路不能走、话不能讲的残疾人。”小李的姑姑告诉记者,67岁的父亲也是体弱多病,白内障手术后眼里又长了东西,如今独立过马路都困难。虽然家境十分贫寒,可是颇有志气的小李学习非常争气,今年以384分的高分被河海工程力学专业录取。与许多大学生新潮、高档的“装备”不同,小李的“行囊”只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和姑姑送的一部手机,随身带来的1000元生活费,是开学前在县城做家教赚的。对于小李这类特困新生,河海大学除了帮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外,还准备了一份温馨实在的“见面礼”:一套全新的洗漱用品——毛巾、肥皂、脸盆、牙刷、牙膏、洗发精等应有尽有,一套铺盖用品,500元零用钱,60元手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