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世界最长寿教授写完了110页“人生之书”

    发布时间:2010-07-31 点击次数: 作者:实习生 杨甜子 通讯员 王家俊 记者 杨彦&nbs 来源:扬子晚报

    今年5月中旬,郑老还曾饶有兴致地看本报对他生日所做的专题报道。张 筠 摄

    ■传奇的一生

      郑老5“最”

      最长寿教授:1956年,国务院曾将全国最有成就的56位知识分子评为一级教授,如陈寅恪、梁思成、冯友兰等。当年的56位大师中郑老是最后一个离世的。

      最长寿作家:2009年,109岁高龄的郑集教授在台湾出版新着《不老的技术》,成为世界上最老的作家。

      最长寿的发明家:2010年,郑集教授根据自己养生心得发明“寿带”,总结出按摩带健身法,获得发明专利。

      最长寿的博主:郑集于2009年教师节开博客普及科学知识,成为世界最老博主,12月获“中国中老年博客大赛特别奖”。

      中国最老的志愿者:郑集教授在1993年就捐出全部房产,2009年计划捐出全部财产,提供给营养学和抗衰老学作研究基金,被多家媒体誉为“中国最老的志愿者”。

      个人介绍:

      郑集先生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192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4年毕业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郑集先生历任中国科学社南京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第四军医大学教授,911制品厂麻花医学院、生命科学院教授等职,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会主席、中国营养学会首任理事长、江苏省生物化学学会理事长、衰老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郑集先生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先导者之一,衰老化学的主要奠基人,195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曾荣获英国剑桥人物中心“21世纪最有成就奖”。

      ■链接

      跟郑集学养生

      饮食荤素搭配:郑老早晨一般是牛奶、面包或者馒头,有时吃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一般都喝稀饭。同时也要吃菜,一般是两荤两素搭配着吃。

      作息规律:早上5点闹钟准时发令起床,12点准时吃午饭,中午12:45午睡,晚上9点半到10点睡觉。

      凡事要想得开:心平气和了身体才能健康。


      斯人已去

      “我的经历,这么厚,一本书也写不完。 我从一个贫困的农村孩子, 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做了教授,做了专家,现在活了一百多岁,这是一个奇迹。”这是郑集教授在2009年说过的一段话,当时他已经109岁了。7月29日晚上6点20分,南京最长寿老人、世界最长寿教授郑集永远停止了呼吸。这位110周岁(虚岁111岁)老人的传奇人生将留在众多人的记忆中。8月4日上午九时整,石子岗殡仪馆大礼厅将举行郑集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弥留的日子:看着衰老一点点抽走老人的生命

      今年3月20日,郑集老人因为便血被送到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经治疗病情平稳。7月23日,郑老的肺部出现了重症感染,陷入昏迷状态,被转往重症监护室。

      抢救一周后,郑老离开了

      7月29日晚6点20分,在抢救了近一个星期后,郑老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老人的消化道中有个肿瘤,但并不是这个肿瘤夺走了郑老的生命,郑老太衰弱了,各个脏器的功能都跟不上,肺部感染又很重,要恢复相当困难。”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周苏明告诉记者,老人送到重症监护室时肺部感染已经相当严重,本该是黑色的检查拍片上一片白色。插管、上呼吸机……最先进的医疗力量也回天乏力。

      在转入重症监护室之前,郑老一直住在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老年消化科薛绮萍主任几乎是看着衰老一点点抽走老人的生命。“刚开始老人还能起来走动走动,到后来身体越来越虚弱,躺在床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痰咳不出来,再加上长期躺卧造成的胃食道反流,让老人病情急转直下。”

      最后心愿:世界和谐

      今年6月,郑老和南师附中的毕业生朱皓康向世界130多位领袖发出了一份倡议,倡议书中写道,“坚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我们希望人类共享同一个和谐的世界。因此,我们向您,世界各个领域的130 位领袖中的一位,发出倡议:希望您坚持和谐与健康的理想并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努力!”这也是郑老留下的最后的文字与最后的心愿。

      “2001年,虚岁111岁的郑老和我的年龄加起来正好是130岁,所以我们这个计划又叫‘130计划’。”目前正在美国的朱皓康告诉记者,早在7月1日,他们就将这其中一封信交给了前来看望郑集教授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戈登·吉。

      朱皓康说,他很庆幸自己能在年少时结识这位传奇人物,但是又后悔没有早一点结识郑集教授,但是他相信郑老的精神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当我仰头凝望浩瀚宇宙,静心体悟人生百态时,我的心中会有一颗明星永远为我照亮。”朱皓康说。

      精神长留

      他的博客还将继续更新

      最长寿教授很新潮&苍产蝉辫;

    精神长留

      他的博客还将继续更新

      最长寿教授很新潮

      郑集老人年纪虽大,但绝对不服老,90多岁还在学外语,100多岁照样上班做研究。最让记者惊讶的是,郑集老人居然还很新潮的拥有个人博客!这也是世界上最长寿教授的博客。帮郑老整理了叁本养生书的东元教育董事夏颖博士告诉记者,郑集教授虽然高寿,但是却十分新潮。在将郑老的书稿论文出版之后,为了让郑集老人的长寿之道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夏颖决定给郑老开设个人博客。“当时去征求郑老意见时,郑老一下子就答应了”。知道自己的养生之道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郑集老师感到非常开心。

      点开新浪网郑集老人的博客,博客头像就让我们感到了郑集教授的一颗不老的心。一张简单线条的郑集漫画头像昭告着郑老的淡然的处世态度,而博文内容也多为郑老的个人简历,以及他的长寿理念、养生方法。除此之外,记者还在博客上看到了残奥会冠军孙海涛,澳门小姐亚军李菲等知名人士前来拜访郑集教授的照片。虽然老人已经离世,但老人的博客夏颖将继续更新,“为的是让郑老的经验、心得惠及更多人。”

      自创养生操将继续推广

     “郑老最可贵的精神便是坚持”,夏颖说,郑老一生颠沛,其实身体条件并不是最好。但郑老很注意养生,自己创造了全身按摩的“养生操”和“寿带操”,并且每天都坚持锻炼,所以才能在年纪过百之后依然保持着很好的身体状态。

      同样因为出版书籍和郑老结缘的国际瑜伽教育学院院长林琳对郑老的养生操非常感兴趣。“我带了学校的老师,亲自到郑老家里,一个一个动作地学。”林琳又请了专业的团队把郑老的动作串起来,按照从头到脚按摩的方法编排动作,使得这套操更加连贯,易于推广。“郑老养身操的动作和瑜伽很多是相同的,我们所做的是‘用一根线将珍珠串起来’。”

      林琳说,学校义务帮郑老拍摄了这套操的教学碟片,还在央视播放过。如今郑老离世了,她还是会把推广工作继续做下去。“目前我想通过免费赠送碟片的方式先在敬老院推广这套操,这会使很多老人受益。接下来我还会在社区向大家介绍郑老的养生保健方式。”

      ■大写的人格

      他们眼中的郑老

      “中国着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在所有介绍郑老的网页中,这几个表述是必定提及的字句。通过这样的字句来认识郑老似乎是“高不可攀”,但与郑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郑老是多么平易近人又幽默风趣的人。

      ◆幽默

      在郑老晚年,和郑老接触最多的志愿者之一是东元教育董事夏颖。2008年3月,带着崇敬与朝圣心态的夏颖来到了郑集老人的家中。但郑集教授的举动却让夏颖着实吃了一惊。108岁的郑老居然在看新闻品评着国际大事!有生命力,这是108岁郑集老人给夏博士最初的印象。108岁的郑老和20多岁的年轻人交流起来居然没有一点代沟!“当时他还即兴点评了我的穿着,‘你今天的衣服搭配很好嘛,和你的气质很配。’照顾到百岁老人的身体状况,夏颖博士在和郑集老人接触的过程中总会稍稍将自己的说话声音提高。但是郑老却很幽默的回答夏颖,“你不要那么大声,我听得见”。夏颖很不解,为什么郑老在和其他人说话时却会“选择性失聪”呢?郑集老人说,“我不喜欢的我就听不见”,要求夏颖和他说话时保持正常音量就可以了。

      ◆爱心

      孙海涛是残奥会六块金牌得主,在2008年,因为合编一本书《从心开始》而和郑老结缘。“当时5·12地震才过不久,我们都希望能给四川灾区人民一些心理援助。”孙海涛说。

     在合作编写《从心开始》之后,孙海涛也曾多次拜访郑老。“在我心中,无论在学术上,还是个人修养上,郑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我最佩服的是郑老乐观的心态,他一心想做公益,无论是讲座还是出书,他都想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他人。”

      ◆平易近人

      “郑老和我都属鼠,但他大我整整72岁,听到郑老逝世的消息我特别感慨。”国际瑜伽教育学院林琳院长和郑老接触始于2008年,郑老108岁生日的时候。“当时我正在编一套有关瑜伽教育的书籍,其中涉及到营养学的部分,中国营养学会就向我推荐了郑老这位‘营养学之父’。”

      在之后的两年多,林琳也时不时上门看望郑老。“虽然每次郑老都会忘了我,我要重新介绍自己,但不到10分钟,他就会和我聊得很开心。”林琳说,郑老让其印象最深的是郑老拜访114岁的胡家芝老人时,是她开车去接的郑老,同行的还有其他工作人员。“郑老在车上对我说,要付我车钱,用了人家的车就得给车钱,不能让我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