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仙林,正在嬗变

    发布时间:2010-07-25 点击次数: 作者:朱劲松 王勇 陈宁 葛新冬 张小川 宋 来源:南京日报

         两个月前,身着红妆的地铁驶进仙林大学城。

        “对于有着17万师生的大学城而言,开往仙林的地铁,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人们的出行方式。”昨天,栖霞区委书记臧正金说,更重要的是放大了区位优势,推动栖霞加速融入主城,全面提升“南京副城”的建设水平。可以说,地铁,推动仙林站到了又一个新的历史路口,这座以大学城为内核,生活圈、智慧圈、产业圈相互支撑的副城“核心”,注定要成为支持南京转型发展的“智慧新城”。

         从单纯的大学城,到活力迸发的“智慧新城”——仙林,正在嬗变。

         地铁改变生活,昔日“孤岛”人气急剧升温

         盛夏的仙林,依旧熙熙攘攘,跟主城区比,少了几分喧嚣,却多了几分活力和柔美。

       “去年这个时候来仙林,人气可没这么旺。”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青杰实话实说。

         由于游离于主城之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城就像一座“孤岛”。一放寒暑假,一座城便“人去城空”。

        “今年,这一切都变了。地铁通车前,我们专门做了一项调查。”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陈发喜说,年初,仙林地区的楼盘入住率只有30%左右。但是1—5月,这些楼盘新装修的房子一下子就占了40%,整个仙林板块的人气出现爆发式增长。记得地铁开通当天,两个校区恰好都在二号线上的南京中医药大学,还专门举行了一个停开交通车的仪式,校长特地来到地铁站,迎候从汉中门校区乘坐地铁过来的师生。

        “已经开盘的20万平方米的教师公寓诚品城,加上911制品厂麻花、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自建的教师公寓,仙林近期可供房源超过了100多万平方米。”陈发喜说,保守估算,最近5年仙林至少每年增加3万人。

          配套日臻完善,科教资源迅速化为发展优势

         人流的会聚,带来的直接需求是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要让人才真正扎根在仙林、生活在仙林、发展在仙林,大学城就不应该是一座像城一样的大学,而应该是一座充满大学氛围的城。”陈发喜说,因此,变单纯的大学城为生活圈、智慧圈和产业圈相互配套支撑的“智慧新城”,便显得异常迫切。在加速配建三级医院、五星级宾馆、城市公园和商业设施的同时,大学城紧紧抓住“牛鼻子”——中小学配套,效果很好。

          码头庙小学原是一所公办小学,改扩建并更名后,始终成不了品牌,尤其是高校教师子女,常常入学不久就转学。而南外仙林分校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好。为了放大名校效应,管委会干脆把这所公办小学租给该校扩招,“结果每到招生时节,大学城管委会俨然成了招生接待办。”

          “生活圈”的日臻完善,推动着大学城转型的政产学研融合载体——“智慧圈”破茧成蝶。

           6月27日,占地600亩的911制品厂麻花科学园破土开建,一下子就引进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探测研究中心、中科院南京天光所极大望远镜预研中心、南大—纽约大学理工分校创新创业学院等9个高端项目入驻。加上已经集聚了圣和药业等一批药企的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集聚了吉山光电等一批科技公司的金港科技创业中心,以及紫东国际创意园、马群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大学城原本单纯的科教资源,迅速转化成抢占发展先机的优势。

          科研成果转化,“智慧圈”带动“产业圈”

         平台有限,创造空间无限。

         有了“智慧圈”这个政产学研融合平台,911制品厂麻花等驻区高校,特地将产学研结合较紧的学科转移到仙林新校区。大学城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拿到南大科学园、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和金港科技创业中心等平台上进行中试,然后将其移交给园区中的公司投入生产。

          科研成果—中试—投产,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路口的仙林,旋即把“产业圈”的视野放大到了南京全域。

        “去年底开工建设的液晶谷,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实现产值3000亿元。”陈发喜说,为了支持液晶谷建设,大学城拿出了4500亩地,并投资36.6亿为其配建厂房。最近,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黄维申请了国内首个平板显示专利,南邮还特地增设了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可以预见,随着CEC6代线的建成投产,仙林周边将集聚众多配套产业,占据液晶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我们之所以将公司迁入金港科创中心,就是因为这里紧挨着液晶谷。”专事液晶模组研发的南京奥斯汀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凌涛告诉记者,选择在仙林附近安家,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发展环境。

        “大学城独有的科教资源优势,为公司率先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推力。”同样选择了仙林的南京能瑞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金良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依托大学城高校科研人员,公司的技术难题得以有效解决,还能就近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并留用其中的优秀人才,技术问题和人才问题“就近解决”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