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站搭建深冰芯钻探场地。侯书贵供图 |
|
|
&苍产蝉辫;刚钻取的冰芯,仍在冰芯钻筒内。
探取“南极之巅”的千年冰芯,是侯书贵二赴南极考察的使命。历经两个月不懈努力,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侯书贵跟随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回国。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这位“70后”的冰川专家表示:“探取冰芯仅仅只是第一步,下一阶段我们将对采集样本进行分析测试,破译这本记录着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无字史书’。”
132米长冰芯记录着地球五六千年的信息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冷库”,南极大陆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是南极内陆冰盖上的最高点,由于该区冰体流变作用最小、雪冰记录信息量大、底部冰层的年代很可能超过百万年,被国际公认为南极冰盖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侯书贵此次南极科考的任务,就是完成中山站至冰穹A沿途观测和表层雪样采集以及冰穹A浅冰芯钻取工作。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在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探取冰芯,非常不易。侯书贵所在的内陆昆仑站考察队,于去年12月18日离开中山站,今年1月5日抵达昆仑站。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克服重重困难,侯书贵和队员在昆仑站附近钻取到一支132米长的冰芯,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推测,这支冰芯可以追溯五六千年以来的地球环境及气候变化。“南极内陆到了1月底气温会急剧下降,考察队在昆仑站停留的后期,气温一度低到零下43摄氏度。”侯书贵说,“气温低于零下45度后,使用任何机械设备都存在极大风险,因此我们加紧工作,提前完成了预定任务。”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我国将在昆仑站开展深冰芯钻探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侯书贵告诉记者,冰芯是蕴藏着珍贵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的“无字史书”,所有在大气中循环的物质都有可能随大气环流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雪表面,一年年沉积,最终形成冰芯记录下来。不同长度的冰芯,可以反映不同历史年代的气候变迁,从中得到相应年代的气温、降水以及大气成分含量等。温室气体含量近200年突然升高这一事实,就是科学家从冰芯中分析得出的。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早在2004年至2005年度的南极科考中,侯书贵就曾深入冰穹A核心区域,与队友们一起钻取了一支109米的珍贵冰芯,那是全世界首次在南极冰盖最高点上获取的盖顶点冰芯。他还和队友一起发现了一处3132米厚的冰,为我国寻找最佳深冰芯钻探位置获取了条件。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此次赴南极考察,在昆仑站停留的叁个星期里,考察队建成了深冰芯钻探场地,为今后我国在冰穹础地区开展深冰芯钻探做好了前期准备。侯书贵透露说,在冰穹础地区探取“深冰芯”是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今后,我国还将依托昆仑考察站钻取一支或多支透底冰芯,可望破解地球数百万年来气候变化的奥秘。“深冰芯的钻取需要建立设施齐全的考察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费时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
南极雪冰中有菌类微生物,且处于休眠状态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此次科考,我们还采集了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表层雪样品,下阶段将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测定,用于痕量元素、铍-10以及微生物分析的研究。”侯书贵说,铍-10是一种宇宙核素,通过研究冰芯铍-10的含量可探知宇宙事件、地磁场变化和冰芯钻取点的降水量变化等,而目前我国对雪冰铍-10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是一片空白。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是否存在雪冰微生物”的问题,侯书贵表示,南极雪冰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是菌类,且处于休眠状态,但仍具有生物活性,经过培养可以成活。“通过研究极端寒冷环境下冰芯中细菌种类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可作为一种独立指标重建不同地质条件下生物的演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同时,通过分析相应的顿狈础功能,将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抗冻和生存能力能有所启发。”